•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今日觀點!對話四川珙縣縣委書記周文武:工業名縣擦亮產業振興底色
      發布時間:2022-10-27 15:44:22 文章來源:法制文萃報
      珙縣鹿鳴茶場(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供圖)上羅鎮農家書屋“緣僰而名,因礦而興”是珙縣的真實寫照,但過度依賴資源開發的粗放式發展不會成為長

      珙縣鹿鳴茶場(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羅鎮農家書屋

      “緣僰而名,因礦而興”是珙縣的真實寫照,但過度依賴資源開發的粗放式發展不會成為長久之道。近年來,珙縣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對傳統煤炭、化工企業關停并轉,淘汰落后產能。在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機遇下,珙縣在新興產業上實現轉型突破,目前已形成綜合能源、綠色建材、新材料“三大工業主導產業”。 同時,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構建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保障產業化發展提速增效。

      □ 法制文萃報記者 彭飛

      “五糧液的白酒,珙縣的煤”,在四川宜賓一度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珙縣被稱為“中華僰人故里”,是“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的下轄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是遠近聞名的“產煤大縣”,“中國使用頁巖氣第一鎮”——上羅鎮也位于該縣。

      8月底,記者來到宜賓市珙縣時,一項總投資31億元的宜賓市表面處理集中區產業鏈項目正在珙縣余箐工業園開工建設,據悉這也是四川省首個批準的廢水零排放表面處理集中區,將為珙縣乃至整個宜賓市的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產業鏈基礎。

      目前,在“創新轉型、綠色發展”理念指導下,珙縣不僅徹底擺脫了長期對煤炭產業的過度依賴,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入駐,綠色、創新的基因已經悄然融入這座山城的肌理。過去一年多時間,在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下,珙縣仍然實現了“三產齊飛”,經濟社會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珙縣縣委書記周文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宜賓市委“南部山區縣要立足自身實際,認真分析資源優勢,選準產業風口、拓寬提升朋友圈”的部署要求下,珙縣轉型升級的綠色版圖不斷拓展,正向著“產業強、城市興、人才聚”的新高地邁進。下一步,珙縣將繼續立足山區資源縣情實際,育強主導產業、補齊城鎮短板、推進鄉村振興,爭取在五年內再造一個“產業珙縣”。圍繞如何布局產業振興等話題,記者對周文武書記進行了專訪。

      記者:過去一年多時間,珙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三產齊飛”的不俗成績。在產業振興方面,珙縣有哪些整體性布局?

      周文武:當前正處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時期。我縣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聚力再造一個“產業珙縣”。

      在一產方面,我們加快推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做優現代農業。圍繞穩定糧油,提升茶業、蠶桑、生豬,改良林業和林下“一穩三升一改”思路,統籌推進5條農業經濟示范帶建設,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比如,我們在上羅鎮布局建設了烏蒙山區農產品綜合加工園區,并充分發揮底洞鎮省級蠶桑現代農業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推動生產、研發、加工、銷售一體化,持續推動農業“接二連三”。

      二產方面,我們選準產業賽道,突出“求精求深”。具體來說,我們堅持培育壯大本土企業與“招大引強”并重,圍繞縣域主導產業和三江新區配套產業,完善重大項目招商引資決策咨詢體系,主動借助市級資源平臺和基金招商模式,深度對接、招引行業領軍企業。另外,我們還緊扣全市“一藍一綠”產業新賽道,突出“做強現代工業”主題,持續延伸頁巖氣、綠色建材等特色優勢產業鏈條,持續擴大動力電池、光伏玻璃、城市礦山、表面處理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圈”,全力推動綜合能源、綠色建材、新材料三大工業主導產業集聚成勢,實現資源大縣向工業強縣持續轉型。

      在三產方面,我們突出“做大做強”,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金融服務業,著力培育壯大新興業態;不斷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全面融入宜賓“南向公鐵貨運大通道”;持續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優化文旅線路,持續擦亮“四川古僰文化之鄉”名片,將珙縣西出口鄉村振興示范區打造為宜賓城市后花園,加快推進鹿鳴茶海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

      記者:我們在珙縣工業園區看到不少新項目、大項目正在熱火朝天地開工建設。珙縣經濟開發區作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在推動重點項目建設提質提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周文武:在抓項目、促投資方面,珙縣始終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大項目就是抓大發展”的理念,充分運用市場化思維和手段,持續深化項目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著力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上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9.82億元,同比增長10.5%,居全市第4位,10個新開工類省市重點項目已開工5個。目前在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有一定的經驗和心得。

      在項目引進環節,我們組建項目服務中心和前期論證工作專班,采取“分管縣領導+行業部門+專家+企業”的協同研究模式,以“建管并重”為導向,科學論證項目必要性、可行性、經濟性,目前我們精準謀劃儲備項目129個、總投資495.5億元。

      在投融資環節,突出“投融建運”一體化模式,邀請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提前介入指導,科學設計項目營收模式和還款來源,保證擬實施項目與投融資能力相匹配。針對基礎性工程類項目,科學設置社會資本方準入條件,確保有實力、有業績、有擔當的社會資本方競標參建,有效防范工程“爛尾”風險;針對經營類項目,在充分溝通、多方論證、依法決策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入優質社會資本,有效降低政府債務風險。

      在項目實施落地環節,我們成立25個由縣級領導任指揮長的重點項目指揮部,授權開出決策權限、任務時限“兩張清單”,落實“月督查、月交賬、月通報”“紅黑榜”等工作機制,縣委督查委在每月的項目推進會上通報縣級指揮長的研究、決策、督促和落實情況,有效解決“無人推、推不動”的問題。

      此外,我們還組織開展項目管理專業人才培訓,儲備政府投資管理型人才50余名,匯編項目管理全周期政策規定、知識要點,制作《一般政府性投資項目推進主要流程手冊》并印發各指揮部,有效解決“不會管”問題。

      記者:珙縣是如何加強鄉村振興中的法治文化建設,促進產業振興的?

      周文武:我縣正加快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體系。圍繞產業發展、農村改革、鄉村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縣司法局牽頭成立鄉村振興律師服務團、律師志愿團,組建普法宣講團、普法志愿團,針對土地流轉、婚姻家庭、遺產繼承等常見的矛盾糾紛,開展志愿服務。

      我們還充分利用“農家書屋”的文化宣傳陣地作用,及時補充更新法律書籍、開展普法講座,將法治元素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縣里還專門成立了法治文藝宣傳隊,將精心編排的法治類文藝節目,深入各個鄉鎮開展巡演,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生動普法,讓法治文化深入千家萬戶。

      在鄉村人才振興方面,我們培養了一批“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廣泛開展農村學法用法教育,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另外,我們格外重視營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以法治建設護航鄉村產業振興。在淘汰關閉傳統規模以上企業、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我縣依法平等保護各類所有制企業的產權和自主經營權。我們還及時清理廢除工程建設、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領域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打破各類“隱性門檻”,嚴肅查處嚴重侵害市場主體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構建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保障產業化發展提速增效。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