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當前信息: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深入人心
      發布時間:2022-09-22 08:41:53 文章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本報記者蔣安杰取保候審是刑事訴訟中一項重要的非羈押性強制措施,依法規范適用取保候審,對于尊重和保障人權、節約司法資源,保障刑事訴訟

      □ 本報記者 蔣安杰

      取保候審是刑事訴訟中一項重要的非羈押性強制措施,依法規范適用取保候審,對于尊重和保障人權、節約司法資源,保障刑事訴訟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資料圖片)

      近年來,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等方面提出更高需求,我國刑事政策和對羈押制度的司法理念發生較大轉變,司法實踐中犯罪結構和刑罰逐漸輕緩化。

      為充分體現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以及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進一步規范取保候審工作,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聯合發布《關于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這是對1999年“兩高兩部”所制定《規定》的全面修訂。

      “兩高兩部”取保候審新規一出臺,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北京市東衛律師事務所主任郝春莉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這彰顯著中國法治的進步。司法機關對尊重和保護人權的保護程度,應該說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法治建設的持續推進,我國刑事政策和對羈押制度的司法理念發生較大轉變。少捕慎訴慎押刑事政策深入人心,現在進一步改進取保候審制度,是司法機關積極回應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具體體現。

      郝春莉認為,《規定》不但細化了取保候審的執行程序,更具有可操作性,最重要的是在少捕慎訴慎押的司法政策下,在犯罪越來越輕罪化的當下,用好取保候審的司法制度,對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降低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都有非?,F實的積極意義。

      在北京星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運恒看來,“兩高兩部”取保候審新規引起關注的最大亮點,應該是第三條把原來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和原取保候審文件規定的由辦案機關自由裁量的“可以取保候審”,規定為“應當取保候審”,把可辦可不辦變為必須辦。包括把長期以來沒有明確、自由掌握的“嚴重疾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終于給明確下來了。這可以真正落實寬嚴相濟政策和少捕慎訴慎押原則,使過去的以羈押為原則以取保為例外的狀況發生重大改變,既有利于通過大幅度降低羈押率來降低司法成本,也有利于更好實現司法公正。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程雷認為,“兩高兩部”取保候審新規,系適應新時代犯罪狀況發生深刻變化、少捕慎訴慎押成為國家正式認可的刑事政策之后,提升刑事強制措施體系現代化、科學化的重要舉措。近5年來,羈押性強制措施體系在檢察機關主導下發生了明顯變化,逮捕率、羈押率已經降到新中國成立以來低點,相對應而存在的非羈押性措施取保候審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

      在程雷看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阻礙取保候審擴大適用的因素,除了觀念因素外,還包括一系列操作細節上的難題,比如異地監管、解除取保候審難等問題,《規定》聚焦這些“最后一公里”的突出問題,對癥下藥開出藥方,回應取保候審難的細節問題,有助于務實推進取保措施擴大適用。

      “《規定》基于我國社會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數字之治能力大幅提升的特定背景,進一步強調了取保候審適用的原則化、常態化要求,簡化便利了適用條件與情形,細化了監管舉措,旨在擴大取保候審適用率,降低刑事司法對公民人身權利、訴訟權利的物理性干預強度,體現了法治文明的發展方向?!背汤兹缡钦f。

      本報北京9月21日訊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