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每日快播:小陣地大能量,為基層法治建設注入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2-09-19 07:29:46 文章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本報記者羅莎莎□本報通訊員沙廣超陳蘇燕從“搭伙”其他單位辦公室分設辦公點、兩個人奔走“打游擊”的“散裝司法所”,到500余平方米的獨立

      □ 本報記者 羅莎莎

      □ 本報通訊員 沙廣超 陳蘇燕

      從“搭伙”其他單位辦公室分設辦公點、兩個人奔走“打游擊”的“散裝司法所”,到500余平方米的獨立辦公區域、9名專職工作人員……提起江蘇省張家港市司法局錦豐司法所的變化,所長趙錚有一肚子的話:“我在司法所工作了10年,現在的司法所變化太大了!”


      (資料圖片)

      2000年,錦豐司法所成立。2020年,該所搬遷至新大樓獨立辦公,其中有高度現代化的鎮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互聯網服務區、社區矯正宣告室、法律援助室、調解室、心理咨詢室等,功能分區一應俱全,“一站式”服務窗口初步形成。2021年3月,該所正式跨入“蘇州市標桿司法所”行列,10月獲評全國模范司法所。

      錦豐司法所的蝶變是蘇州市探索開展司法所分類建設、定級管理,推動全市司法行政基層基礎建設質量整體躍升的一個縮影。蘇州市司法局副局長倪云開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自2021年開展司法所分類建設工作以來,全市已建成標桿司法所27家,高標司法所19家,司法所逐漸成為全市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的一支主力軍。

      分類+定級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統的最基層單位,是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但發展過程中欠賬較多、資源不均衡也是實踐中切實存在的問題。

      “早在2016年,蘇州就出臺了《蘇州市司法所所務管理規定(試行)》,通過加強所務管理,推進司法所規范化建設。”蘇州市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處長陸紅英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初步打牢基礎后,蘇州確定了分類建設、定級管理的思路,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從印發《關于推進標桿司法所建設的通知》,對先行試點的司法所實施重點提檔升級;到編制《蘇州市司法所分類建設標準》《蘇州市標桿司法所建設指導標準》,因所施策、提檔升級;再到印發《關于司法所實行分類建設定級管理的通知》,建立司法所分類建設質量評價新機制……蘇州逐漸蹚出一條司法所建設的新路徑。

      記者了解到,按照全省統一部署,蘇州根據鄉鎮(街道)常住人口、轄區面積、經濟發展狀況、法治需求等因素,將司法所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三個類型,以“建強大型所、建優中型所、建精小型所”的原則,合理布局、錯位發展,高標準落實司法所分類建設的“規定動作”。

      同時,蘇州還因地制宜做好司法所定級管理的“自選動作”,將司法所建設層次區分為“非標所”“標準所”“高標所”“標桿所”四個等級進行評價,高質量抓好各項重點措施的落地落細,著力打造一批“名、特、優”司法所,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一系列‘給力’舉措抓住了司法所建設發展的‘牛鼻子’,通過‘強筋健骨’,全市司法所建設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倪云開介紹,不到3年,全市92家基層司法所辦公面積增加8300平方米,新增68名工作人員,投入經費6965萬元,硬件設施和服務能力大幅提升,12家司法所獲司法部、省司法廳表彰,為蘇州司法行政高質量發展筑牢了根基。

      盆景變風景

      “三步走”提升整體質量

      “司法所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平臺,是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提升司法所建設的整體水平、打通法治建設的‘最后一公里’至關重要。”倪云開說。

      既要打造試點的“精致盆景”,更要營造普及的“美麗風景”。為做實司法所建設這篇大文章,為基層法治建設注入新動能,蘇州實施了“三步走”決策部署,制定建設標準,試點先行。召開工作推進會,編制實施方案、建設標準等配套指引,適時調整優化,確保創建標準科學合理;突出典型示范,梯次推進。圍繞“力量多元化、業務系統化、運行智能化、管理規范化、保障科學化”的建設標準,分批從全市各板塊選擇若干家司法所實施重點提檔升級,串點成鏈,鍛造司法所建設優勢鏈;強化跟蹤指導,確保質量。嚴格評價通報,落實跟蹤動態管理,做到“成熟一家評定一家”“退步一家摘牌一家”,不定數量、不定比例。

      “在首批15家蘇州市標桿司法所授牌后的首月內,又有20多家司法所向我們申報創建標桿司法所。”陸紅英說,以先建引領后建,發揮示范引領輻射作用,“標桿所”的示范作用帶動了全市司法所建設新熱潮。

      在全面推進司法所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蘇州各地因地制宜,不斷創新機制。太倉市探索打造政治、法治、智治、文治、綜治“五治融合”現代化司法所;昆山市司法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下沉司法所擔任黨建指導員,推進司法所黨建和業務兩融合、雙促進;吳中區將基層司法行政考核情況納入區委區政府對街鎮高質量考核指標體系,推動司法所建設不斷提質增效;姑蘇區把司法所建設分批納入區政府民生實事工程,每年重點對兩家司法所進行提檔升級;吳江區、相城區、高新區積極推介宣傳試點司法所的經驗做法,組織現場參觀學習,以點帶面推動全區司法所建設均衡發展。

      各司法所立足實際、精心打磨,打造出了常熟市司法局支塘司法所和董浜司法所“支法董法”、相城區司法局元和司法所“法潤元和”、姑蘇區司法局雙塔街道司法所“小巷評理”等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區域特色的司法所品牌,并在全市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有效帶動了司法所建設和履職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

      小所大作用

      當好基層政府法治參謀

      以前,司法所的主要工作是人民調解、法治宣傳和社區矯正等;近年來,司法所的責任更重大、領域更寬廣、職能更優化,由原來的“打輔助”逐漸變成“唱主角”。

      這個身份的轉變,讓太倉市司法局婁東司法所所長宋怡婷的擔子一天天重了起來,她也逐漸練就了“十八般武藝”。去年以來,宋怡婷已列席街道班子會議10余次,參與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起草審核協議文件、提供法律咨詢及走訪服務等60余件次。

      除了成為基層黨委政府的“左膀右臂”外,基層司法所更是成為基層社區提升三治水平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在姑蘇區滄浪街道畫景坊小區,法律顧問參與小區自管小組法治論證程序已成為常態。

      “針對小區選擇何種自治方式、如何組織居民投票形成決議等成立小區自治管理組織的每個步驟,由司法所建立法治論證機制,明確小區物業管理不明之處可由法律顧問提供法治論證意見,分析法律風險點,開展合法性審查,通過論證后方可公示流程并組織實施。”姑蘇區司法局滄浪街道司法所所長史春明親歷了該小區建立自管小組的整個過程,對小區自治管理的蝶變,他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在畫景坊小區社區黨委書記賈貫銀看來,司法所加入后,讓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規則融入小區自管過程中,才有了現在這番景象。

      “小陣地”釋放“大能量”。近年來,蘇州市緊扣助力高質量發展的主題,以全面加強司法所建設為抓手,推動各地司法所在當好基層政府法治參謀、不斷優化公共法律服務、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聚焦發力,進一步展現新時代司法所新擔當新作為。

      關鍵詞: 司法行政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