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全球觀天下!涉民生領域網絡犯罪危害性增加
      發布時間:2022-09-10 15:39:39 文章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雪泓9月9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向社會發布《網絡檢察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近五年多來,新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雪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9月9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向社會發布《網絡檢察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近五年多來,新型網絡犯罪呈激增態勢,網絡竊騙和非法集資犯罪是網絡化傳統犯罪的主要類型,網絡技術加劇了涉民生領域犯罪危害性。

      朝陽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胡靜介紹,2017年1月至今年6月,該院受理各類網絡犯罪捕訴案件2221件5571人,案件總量呈逐年快速遞增態勢,年均增長40%。其中,近三年共辦理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案件566件963人。從相關案件可以看出,詐騙分子內部形成了層級分明、利益共享的黑灰產業鏈。

      《白皮書》顯示,網絡化傳統犯罪案件數量占網絡犯罪案件總數的70.24%。此類案件中,占比最多的兩類為利用網絡實施的非法集資犯罪和利用網絡實施的盜竊、詐騙等侵財類犯罪,二者合計占比約55%,是最主要的犯罪類型。其余數量較多的五類犯罪依次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網絡淫穢類犯罪、網絡販毒類犯罪、網絡賭博類犯罪及擾亂無線電通信管理秩序罪。

      《白皮書》稱,隨著群眾反詐意識及投資需求的不斷增強,在冒充公檢法、熟人、領導等常見詐騙方式以外,逐漸衍生出虛假投資理財App等新型詐騙手段。此類案件犯罪分子在聯絡被害人過程中,多使用專業“腳本”和金融術語,迷惑性更強,詐騙成功率更高。

      在姜某某等23人詐騙案中,姜某某、孟某某等人冒充證券公司的工作人員,誘導被害人通過該公司購買股票期權,讓客戶自己操作“贏期投”“確權寶”等App。然而上述平臺并非與大盤實時連接,平臺數據和走勢均被犯罪嫌疑人技術處理過,導致被害人以為是“投資損失”,多次投入資金后才意識到被騙。

      胡靜介紹,為提高“工作”效率和躲避偵查需要,犯罪分子會使用“貓池”“多卡寶”等專業設備批量發送詐騙短信、撥打電話,并利用加密聊天軟件聯絡,使用虛擬貨幣進行違法所得結算,極大增加了案件偵辦的難度。在一起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件中,信某某、任某某等5人專門組織他人為“上家”架設“GOIP”設備,實際被用于給境外電詐團伙批量撥打詐騙電話,“上家”及該團伙成員間均通過具備“閱后即焚”功能的某社交軟件聯絡。

      《白皮書》顯示,網絡技術加劇了涉民生領域犯罪的危害性,其中較為突出的有利用軟件搶占醫院號源,嚴重影響正常就醫秩序。隨著醫院開展網上預約掛號,“號販子”也從以前的“拼體力”升級為“拼技術”,其行為實質上就是通過搶號軟件非法控制或破壞醫院的掛號系統,造成對群眾正常就醫秩序的侵害。

      在劉某某等6人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案中,劉某某便要求孫某某為其制作某某醫院掛號平臺等軟件,后利用上述軟件長期大量搶占北京多家醫院的熱門掛號資源,并有償向其他“號販子”提供,違法所得30余萬元。

      此外,犯罪分子還瞄準了“遠程偷窺”這一商機,入侵監控攝像頭并搭建網絡平臺允許他人有償觀看,嚴重侵犯公民個人隱私。

      在巫某某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洪某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中,巫某某即通過對某App的解密,獲取全世界多個監控攝像頭的賬戶和密碼,實時監控被入侵攝像頭情況。他要求洪某某為其搭建App平臺,并制作推廣網頁,經由境外服務器接入互聯網。巫某某后通過收取會員費的方式共獲利人民幣89萬余元。

      網絡技術的發展也使很多考試方式升級為“上機”操作,同樣帶來了作弊手段的更新換代。除了針孔攝像頭加無線耳機等方式外,還出現了使用遠程屏幕監控程序等手段,隱蔽性更強。如郭某某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案中,郭某某通過技術手段事先接入某考場局域網,并指導作弊考生在考場電腦上安裝自動運行的遠程屏幕監控軟件。軟件安裝成功后,電腦常規操作界面無任何異常,但郭某某卻可以在考場外實現對電腦屏幕顯示內容的實時監控,幫助考生作弊。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