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當前視點!把法庭搬到牧民帳篷前
      發布時間:2022-09-06 08:31:18 文章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本報記者張晨一次訴訟驅車上百公里,來回往返幾個小時,立案難、訴累重,這曾經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牧民群眾訴訟活動的縮影。瑪多

      □ 本報記者 張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次訴訟驅車上百公里,來回往返幾個小時,立案難、訴累重,這曾經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牧民群眾訴訟活動的縮影。

      瑪多縣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給法治宣傳、審理案件、送達文書帶來許多困難。當地法院干警踐行初心使命,戰勝高寒困難,通過巡回審判、調解等形式守護草原,為當地群眾提供優質司法服務。

      “我來了,就可以多一名法官了”

      “媽媽今天要下鄉了,又要沒有信號了。”早上剛起床,瑪多縣人民法院副院長高玥就接到女兒打來視頻,“別去。”4歲女兒稚嫩的聲音揪動著高玥的心。

      此前,高玥在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剛來到瑪多縣法院不久,家中幼女一直在海東老家成長。在中院工作的時候,高玥大多只能在法定假日才能回海東見孩子。

      “在中院工作見不著孩子,在瑪多也見不著,哪里工作都一樣。”高玥擦了擦眼淚,“瑪多法官太少了,我來了,就可以多一名法官了。”

      和高玥有著相同選擇的法院干警不在少數。2021年瑪多發生7.4級地震,震后經評估,瑪多縣法院大樓屬震后建筑物危險等級B級,即修復后才能使用。現在,瑪多縣法院的干警們是在彩鋼板房中辦公,還有幾名干警暫時住在彩鋼板房中,高玥也是其中之一。

      為切實打通群眾訴訟活動“最后一公里”,方便群眾訴訟,瑪多縣法院大力推進巡回審判,運用車載法庭、馬背法庭等多種形式深入牧區,就地立案、就地調解、就地開庭、就地結案,最大限度地減少當事人訴訟成本。

      冬天由于縣域交通不便,經過幾天大雪,道路泥濘不堪,車載法庭變成了馬背法庭,一枚國徽,一面旗幟,一匹馬,簡單的馬背法庭組建完成。

      “馬背法庭是為了給災后群眾提供一個更好的訴訟渠道,解決群眾訴累問題。”瑪多縣法院院長錢快乾說。

      馬背法庭不僅有法官,也有基層村鎮負責人,更有自發而來的群眾,在群眾的家里掛起巡回法庭橫幅,把當地人大代表、村干部、人民調解員請到帳篷里參加旁聽和調解,及時高效地化解糾紛,讓多元解紛和訴前聯動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普惠于民,法律效果、社會效益也實現了最大化。

      “去姊妹湖調解室說說理”

      “離婚,這日子沒法過了!”

      “走!我們去姊妹湖調解室說說理,看看到底是誰的問題?”

      ……

      以前,說起“姊妹湖”,無人不知;現在,說起姊妹湖調解室,無人不曉。

      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黃河源頭兩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黃河源頭姊妹湖”之稱。

      受“姊妹湖”的啟發,2021年9月15日,瑪多縣法院成立了姊妹湖調解室。“姊妹湖”象征著民族團結一家親,當地群眾來到姊妹湖調解室也感受著扎陵湖和鄂陵湖帶來的向心力和聚合力。

      姊妹湖調解室的調解骨干力量由瑪多縣法院立案庭、執行局、綜合審判庭的干警以及院領導組成,而組成人員大都是女性干警,為群眾搭建起了一座心連心的平臺。用“姊妹湖”命名調解室,有對干警們為審判執行無私奉獻、履職盡責、為民服務的肯定,也有審判執行當中干警群眾一家親的載譽。

      7月11日,干警們到黃河鄉進行了一場巡回審判。瑪多婚姻家庭和合同糾紛較多,兩名年輕干警為牧民們講解了民法典中的婚姻家庭編和合同編,其他人為牧民們發放漢藏雙語法律宣傳冊。

      另一旁,巡回審判車上掛起巡回審判法庭和姊妹湖調解室的條幅,高玥在調解案件。這是一起撫養權糾紛案。男方女方離婚的時候,女兒歸女方撫養,男方給了女方80頭牛和8000元錢。后來,女方去世了,孩子是姥姥在帶,男方想要回女兒的撫養權,并要求返還40頭牛和4000元錢。姥姥不把孩子給男方,也不讓探視。

      “孩子爸爸在這邊的牧區生活,孩子目前是跟姥姥在縣城住。孩子現在8歲了,她的意愿是和姥姥一起生活。而且,在縣城學習生活也都會更方便些。”高玥介紹,“現在雙方意見比較統一,孩子還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男方可以探視孩子。”不到半小時,一起案件調解完成。

      據統計,一年來,瑪多縣法院共開展巡回審判40余次。

      瑪多縣法院的案件以婚姻家庭糾紛為主。今年以來,瑪多縣法院共受理案件55件,訴前調解案件47件,調解完撤訴的有20多件。

      “我們要公公正正地辦案”

      “如果我敗訴,我會逐級上訪!”一起案件當事人昂某情緒激動地對法官說著不滿。

      昂某是低保戶且喪失勞動能力,家庭生活困難,后期治療也需較多費用,讓瑪多縣法院原副院長賽措吉無法釋懷。賽措吉一邊幫助昂某免交高額的訴訟費,積極號召干警和愛心群眾捐款幫扶,一邊給昂某釋法說理,努力講清爭議焦點的因果關系,最終在賽措吉的努力下籌集愛心捐款1萬元,為昂某緩解了家庭經濟困境,昂某也被賽措吉的真誠幫助打動,不再上訪上訴。

      “司法公正不容踐踏,群眾的困境我們要真真實實解決,我們也要公公正正地辦案。”賽措吉說。

      依托巡回法庭司法審判和法治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優勢,持續跟進解決群眾困難訴求,將司法和人情相交融,把法、理、情貫穿在審判執行各環節,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群眾身邊,讓法治深入人心,這是瑪多縣法院巡回審判的重要出發點。

      隨著智慧法院建設不斷加快,標準化訴訟服務中心逐漸達標,瑪多縣法院已經實現網上立案、網上閱卷、電子送達、證據交換、網上開庭等法院各項工作網上運行。牧民群眾更是可以通過“青海移動微法院”微信小程序,做到指尖訴訟。但背上法徽、裝上行囊的巡回審判模式,已經扎根在了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

      今年以來,瑪多縣法院繼續推出各類“為民辦實事”主題活動,組建巡回審判團隊,強化就地立案、就地調解的便民訴服措施,持續攻堅克難,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