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世界新消息丨不少學者主張加快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立法進程
      發布時間:2022-09-01 16:43:14 文章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記者鄭超為抓湖中的鱷雀鱔,耗時一月將湖水抽干。近日,河南省汝州市城市公園管理方的這種做法,不止一次遭到網友質疑:這樣是不

      《法治周末》記者 鄭超

      為抓湖中的鱷雀鱔,耗時一月將湖水抽干。近日,河南省汝州市城市公園管理方的這種做法,不止一次遭到網友質疑:這樣是不是得不償失?

      對此,北京市律師協會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波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公眾對外來物種入侵所帶來的危害、威脅的認識程度還不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李波介紹,防止外來物種入侵是環境資源保護中尤為重要的環節,外來物種入侵不僅對當地特有的生物多樣性、生物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構成威脅,而且會對一國的經濟安全和生態安全形成損害,并進而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他認為,行政公益訴訟在遏制外來物種入侵方面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是遏制外來物種入侵的重要方式之一。

      最高人民檢察院2021年發布的14件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中,有2件與整治外來物種入侵有關。

      其中,在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中華蜜蜂品種資源行政公益訴訟案中,寬甸縣人民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中華蜜蜂是我國獨有的珍稀蜜蜂品種,《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白山型中華蜜蜂品種資源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后,保護區內有大量外來蜜蜂飼養者飼養中華蜂的天敵——意大利蜜蜂,中華蜜蜂品種資源受到嚴重威脅。

      據報道,2019年6月,寬甸縣人民檢察院向寬甸縣農業農村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保護中華蜜蜂品種資源。縣農業農村局在收到檢察機關建議后,加大對保護區巡查執法力度,驅離外來意大利蜂養殖戶20余戶。

      檢方以“公益訴訟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相統一的方式,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行監管職責、完善執法體系。截至2020年年底,當地保護區內長白山型中華蜜蜂種群數量已由2018年的2.5萬群發展到約3.3萬群。檢察機關積極履職,對中華蜜蜂物種資源切實起到了有效保護作用。

      2020年7月,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渭字村西南草原出現成片及零散生長的外來物種黃花刺茄。生長力極強的黃花刺茄會嚴重抑制其他植物生長,其生長之處寸草不生,草原植被嚴重破壞,威脅區域生物多樣性,并且其果實含有神經毒素茄堿,可致牲畜死亡,危害區域農牧業安全。

      針對上述情況,檢察機關立即展開調查。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黃花刺茄保護生物多樣性行政公益訴訟案中,檢方采取的快速反應、發放風險提示函開展訴前程序、強化點面集合區域協作模式等取得了良好辦案效果。當地行政主管部門對20余塊涉案地段29000余畝入侵黃花刺茄進行了整治。

      在李波看來,檢察機關通過訴前磋商、制發檢察建議、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等方式在共同防范和遏制外來物種入侵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不過,源頭治理和事中監管對于遏制外來物種入侵而言更為重要,他補充道。

      今年8月1日,《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東北林業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荊珍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介紹,《辦法》使我國對外來入侵物種的管理更有依據、更加嚴格。例如,從規范引種管理、強化口岸防控和加強境內檢疫三個方面對加強源頭預防提出了明確要求。

      《辦法》還明確建立了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和監測制度,每10年組織開展一次全國普查,構建全國外來入侵物種監測網絡,開展常態化監測。省級以上農業農村、林業草原等主管部門和海關應當加強監測信息共享,分析研判外來入侵物種發生、擴散趨勢,及時發布預警預報,指導開展防控等。

      李波補充,上述《辦法》是依據生物安全法制定的,其施行有兩個最直觀的影響:一是構建了全鏈條防控體系,從多個環節加強了外來入侵物種防控。二是明確了職責分工。政府統籌和各部門分工負責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得以明確,《辦法》對各司其職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形成了部際協調機制: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并由農業農村部統籌協調。

      荊珍認為,我國在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立法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應當制定—部外來物種入侵防治的專門法律。目前,我國環境法學界有不少學者主張我國應盡快推進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立法進程。但相關理念在立法及司法實踐層面仍不夠成熟。她表示,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都歷經了生態環境受損、破壞到修復,在防治外來物種入侵上擁有相對完善的一系列法律制度,這些國家規定的相關制度值得我國借鑒。

      伴隨著人們的經濟活動和國際交往,一些物種由原生存地借助于人或其他途徑移居到另一個新的生存環境并在新的棲息地繁殖并建立穩定種群,已是常態。在李波看來,有針對性地引進優良動植物品種,既可豐富引進國的生物多樣性,又能帶來諸多效益;但若引種不當或缺乏管理則會引發生態環境的破壞,造成嚴重后果,這既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世界的問題、人類的問題。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