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全球熱推薦: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質添智
      發布時間:2022-08-29 07:36:05 文章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胡勇湖北省襄陽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湖北省襄陽市作為全國第一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近年來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湖北省委工作要

      胡勇 湖北省襄陽市委副書記、 政法委書記

      湖北省襄陽市作為全國第一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近年來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湖北省委工作要求,搶抓試點創建契機,完善治理體制、激活治理體系、創新治理方式、聚焦治理重點,全面鑄就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平安襄陽之路”。

      一、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全過程,從治理體制現代化破題,用“共建共治共享”答卷


      (資料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襄陽市堅持黨委統籌、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組建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平安建設領導小組,構建三級書記抓創建和“1+13+N”(1個平安建設領導小組、13個專項組、N個成員單位)的組織領導架構,市縣鄉村四級聯創,全市成立小區(網格)黨支部2437個、樓棟黨小組8430個。同時,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納入襄陽市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制定市域社會治理專項規劃,明確61個職能部門191項責任分工,實施市域社會治理補短板強弱項“十大重點工程”,推動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志愿者深度參與社會治理,真正做到社會治理推進到哪里,黨的領導就覆蓋到哪里,職能部門、群團組織就跟進到哪里,社會組織、公眾力量就活躍在哪里。攥指成拳,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格局。

      二、把基層綜治中心建設作為重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妙手”,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放水養魚,有效激活基層社會治理“一池春水”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抓住了基層這個關鍵,就能起到“一子落而滿盤活”的效果。

      錨定“一站式、實戰化、全覆蓋”等目標定位,襄陽市在湖北省率先出臺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指導意見,推動信訪、公安、法院等職能部門向中心進駐,專業調委會、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資源在中心匯聚,變“單兵作戰”為“兵團作戰”、變“單科門診”為“專家會診”,打造形成“四位一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公共法律服務、應急管理)的綜合性實戰平臺,切實讓群眾化解矛盾“只跑一地、只進一門”,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基本解決在縣域、重大風險控制在市域”的良好效果。

      2020年以來,襄陽市規范推進1個市級、12個縣級、114個鄉鎮(街道)、2785個村(社區)綜治中心建設,推動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8.6%。

      三、統籌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五治融合”,繪就“善治善理”的實踐圖景

      市域社會治理的現代化,既是治理體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也是治理方式、治理路徑的現代化。

      襄陽市堅持“小口切入”,聚焦小區治理難題,以村(社區)為基本“戰斗單元”,創新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的“三方聯動、多元共治”機制,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推動四千余個小區健全了物業服務管理,近六百個“三無”(無物業管、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小區環境面貌有了大變樣,服務水平得到大提升;大力實施社區服務設施提檔升級,建成873個“紅色驛站”,10.3萬名黨員下沉社區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真正將服務陣地搬到了群眾家門口。

      全域落實“一社區一民警一律師、一村一輔警一法律顧問”,廣泛開展律師“周四有約”“法治大講堂”和“法律超市”服務,讓群眾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習慣;健全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和“四會治事”工作機制(村黨組織會議事、村民代表大會定事、村民委員會理事、村務監督委員會監事),建立“說事、議事室”四千余個,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大力弘揚見義勇為精神,多措并舉,扎實提升了市域社會治理的活力和效能。

      四、牢固樹立“政法智能化就是政法核心戰斗力”理念,加快構建智治體系,帶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迭代升級

      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襄陽市把“兩網”建設(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作為“頭號改革”工程,成立市縣鄉三級城運中心,并與綜治中心進行業務協同、數據融合、力量整合;接入部門企業系統,打通信息孤島,整合視頻資源,匯聚數據23億條,建成集“人、物、動、態”四大類千余項城市體征于一體的“城市大腦”,創造性重塑了“居民(網格員)點單—城運中心派單—職能部門接單—群眾評單”的全閉環工作流程,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讓“社區吹哨、部門報道、接訴即辦”更具智慧,切實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質添智。

      堅持把防范化解“五大風險”(政治安全、社會治安、社會矛盾、公共安全、網絡安全)作為治理重點,情報主導、主動創安,牢牢掌握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主動權。統籌建立“情指勤輿”一體化運行的大安全工作格局,形成“研判—轉交—督導—辦理—總結”閉環,推動全市持續守牢“五個不發生”的工作目標。同時,針對當前的平安穩定形勢和群眾反應強烈的突出問題,統籌開展平安建設十大專項行動,推動掃黑除惡向教育、醫療、金融、市場流通等領域延伸,真正以人民群眾可見、可觸、可感的工作成效,奮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襄陽,切實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續。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