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全球快播報】建立農村土地資源保護大生態觀
      發布時間:2022-08-29 07:25:29 文章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王淑俐遼寧省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是檢察公益訴訟的重要領域,覆蓋面較廣、細分領域眾多,農村土地資源保護在其中占據

      王淑俐 遼寧省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是檢察公益訴訟的重要領域,覆蓋面較廣、細分領域眾多,農村土地資源保護在其中占據重要位置。近幾年來,遼寧省檢察機關辦理了多起林地保護公益訴訟案件。透過這些案件,筆者認為,農村土地資源保護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它不僅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而且與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密切相關。農村土地資源的保護,需要建立大生態觀,為農村土地資源建立起一個更系統、更多元、更深入的保護理念和保護體系。


      (資料圖片)

      一、農村土地資源保護是特殊的生態系統保護

      土地是農村農業的根基。土地資源的保護程度,直接決定著農業發展的前景,而土地資源的破壞,常常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如基本農田和耕地造成的污染,可能導致農作物有害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從而直接危及糧食安全;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土壤后,滲透進地下水進入水循環,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在近幾年檢察機關辦理的大量農村土地資源公益訴訟案件中,除直接侵占和破壞農村土地資源的案件外,還存在大量農業生產廢棄物污染、耕地的非種植應用、工礦業污染、生產和建筑垃圾污染以及灌溉水源污染等案件,這些污染都給土地資源造成了破壞,這也提示我們:農村土地資源保護并非單一的土地保護,而是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保護。

      農村土地資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要素。土地品質的提升,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過程,需要各種農業生產要素的綜合參與,包括種植技術的進步、種子的優選、農藥化肥的合理使用、灌溉水源保證以及灌排水系統的優化、農業生產應用化工產品的可降解和輕污染等等。因此,對于農村土地資源的保護,不能就土地保護土地,而是要跳出土地,從一個大的生態系統中,全方位、多角度保護農村土地資源。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也應立足于此,要努力通過多角度的公益保護,全面審視農村土地生態系統的持續優化和長期保護,這才是解決農村土地資源保護系統化的必由之路。

      二、農村土地資源保護與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密切相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組織形式主要采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多數以家庭為單位,承包集體土地用于農業生產。這種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對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青壯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影響了土地的耕種效率。同時,大量無法耕種的土地流轉后,被非農化利用,甚至用于工礦業生產,給土地造成嚴重損毀。近年來各地檢察機關相繼辦理的一批農村土地無序流轉造成土地資源破壞的公益訴訟案件,就反映出農村土地流轉不規范、監督不到位等問題。從這些案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來看,也體現在保證土地承包關系的基礎上,農業生產組織形式也需要因時而變。站在土地保護的戰略高度,土地的大范圍規?;y一科學作業,更有利于土地資源的涵養和保護。由此來看,需要進一步研究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如何推進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的創新發展。

      農村土地資源保護并非只是土地生態系統各個組成部分的良性互動,還需要與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的改革相配合,形成一種資源要素和組織要素相契合的優化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個完整、和諧、長遠的農業大生態,才能為農村土地資源提供一個全面系統的保護體系。這是一個新課題,也是一個面向農村農業未來發展的大課題。當前,一些家庭農場、集體生產組織和農業企業的新興發展,已經體現這一趨勢。從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看,在土地資源保護過程中,既要防范涉及土地資源本身的公益損害風險,又要從公益保護的角度出發,積極推進有利于農業優化發展的生產組織形式改革,保護有利于農業土地生態發展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的創新和發展,為農村農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助力。

      三、建立農村土地資源公益保護的大生態觀

      黑土地是最優化的土地資源類型,是農村土地資源保護最具代表性的珍稀地類,也是檢察公益訴訟保護的重心。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2017年7月以來,遼寧省檢察機關通過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為保護和恢復黑土地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通過開展“保護黑土地 守護大糧倉”公益訴訟專項活動,為保護黑土地等農村土地資源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在多年來的黑土地公益保護中,我們努力構建起農村土地資源保護的大生態觀。

      一是積極協同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和農業科研單位,立足各自職能,形成保護農村土地生態的大格局。既從理論上增強黑土地公益保護的創新意識,提出創新理論,又在實踐中形成協調、動態的合作模式,樹立起多位一體的大生態觀,推動系統性保護。

      二是全方位保護黑土地生態圈。將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視野放寬,確立全面、系統的辦案理念,注重舉一反三,推進土地、水源、化肥等要素以及污染治理的全方位辦案思路,并堅持辦理案件和超前預防相結合,避免和減少各類主體對土地資源的侵害,壓縮治理成本。

      三是積極投身農村土地資源保護的治理體系建設。特別是結合辦案,積極為農村土地資源保護提出有針對性的檢察建議,對于推進區域性的系統治理提供檢察方案。

      四是深化專題調研推進黑土地保護。在黑土地保護專項活動的接續工作中,進一步深化拓展,積極圍繞黑土地保護與農業科研單位開展協作,有針對性地開展田野調查,力求形成全面系統科學的保護方案,綜合土地生態體系和農業生產組織體系的協調和優化,推進黑土地保護治理體系建設。

      農村土地資源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系統,這個系統能否保持完整、和諧、可持續的發展狀態,決定著土地資源所蘊含的生產力的釋放程度。所以,加強農村土地資源保護的系統性、科學性,是應對土地安全、糧食安全乃至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基礎性課題,也需要檢察機關積極探索實踐。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