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天天微動態丨信訪工作“見人見事到現場”
      發布時間:2022-08-22 06:32:32 文章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本報記者余東明□本報見習記者張海燕站在信訪人陸先生家的陽臺上,上海市松江區信訪辦辦信科科長劉胤來回挪步,感受對面一幢在建大樓的玻璃折

      □ 本報記者 余東明

      □ 本報見習記者 張海燕

      站在信訪人陸先生家的陽臺上,上海市松江區信訪辦辦信科科長劉胤來回挪步,感受對面一幢在建大樓的玻璃折射光強度……1天前,他接到陸先生網絡信訪,反映小區二期的建筑玻璃反光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


      (資料圖)

      “見人、見事、到現場”,這是近年來松江區創新推出的“兩見一到”信訪工作法,旨在通過上門走訪和親臨現場,深入了解信訪人真實想法和信訪矛盾癥結所在,并提取第一手證據,從源頭上依法化解矛盾糾紛,積案化解率達100%,受到了群眾普遍歡迎。在第九次全國信訪工作會議上,松江區信訪辦被評為全國信訪系統先進集體。

      “人民信訪為人民,我們要‘把群眾來信當家書,把群眾訴求當家事’,與信訪群眾同坐一條板凳上。”近日,松江區區委書記程向民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兩見一到”工作法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使得群眾上訪與干部下訪高度融合,在法治框架內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并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實現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暢通神經末梢

      松江區石湖蕩鎮泖新村不遠處就是G60高速公路,呼嘯而過的汽車帶來不小噪聲。石湖蕩鎮信訪辦主任黃春香說,這里一共有10戶人家,從高速公路通車起,便就噪聲擾民問題不斷上訪,區鎮兩級信訪辦協同環保部門多次到村里勘測情況,最終在區委、區政府協調下,報請市交通委同意,在高速公路兩旁安裝上隔音板。

      “最近我們還充分利用鄉村住戶集中居住的政策,把高速公路沿線的居民納入第一批搬遷住戶,年底前這10戶人家就可以全部搬走。”黃春香說。

      其實,像這樣的現場走訪和實地調查,已經成為松江區化解信訪矛盾的常態。說起初衷,松江區信訪辦副主任胡軍說,如今“紙信”“網信”是群眾信訪的主要途徑,占比73.6%,但這樣的信訪方式在溝通上存在先天缺陷,信訪群眾無法及時、細致、全面地表達訴求。

      為此,松江區信訪辦積極探索推行“兩見一到”工作法,將“坐在辦公室”改為“走進群眾家”,通過上門走訪現場協調,體察民情掌握實情,推動一大批信訪矛盾有效解決。

      “群眾信訪無小事,這些矛盾糾紛往往存在于社會治理的末端,只有暢通神經末梢,才能及時敏銳地感知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松江區信訪辦主任季求清說,這把鑰匙就是要對群眾訴求做到“有理推定”,對群眾問題做到“有解推定”,對職能部門化解矛盾做到“有責推定”,對群眾批評做到“有過推定”,唯有如此才能實現信訪問題早排查、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堅持依法治訪

      如何推動實質性化解信訪矛盾,依法治訪是關鍵。據了解,松江全區18個街鎮(園區)依托法治建設和平安建設的工作平臺,建立信訪聯席會議機制,規定黨政主要領導為牽頭人、負責人,每月召開一次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對初信初訪、重大突出信訪矛盾,要求政府法律顧問和律師專業團隊參與形成工作合力,對于確需上級部門協調的,報請區信訪工作聯席會議研究協調,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依法協同解決。

      與此同時,松江區信訪辦靈活創新運用第三方調解組織參與信訪矛盾化解,建立了幫扶救助、排查梳理、勸返穩控、條塊銜接、協同化解五項工作機制,一大批疑難復雜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在“大上海保衛戰”期間,松江區信訪辦主動與區城運中心、區應急局等部門對接,開通24小時“為民服務熱線”,及時受理、答復各類信訪事項3500余件,推動涉疫信訪問題就地解決。

      “‘見人’能知道群眾想干什么和想要什么,‘見事’能了解案件來龍去脈和癥結所在,‘到現場’能有效還原案件原貌并及時收集第一手證據,只有這樣才能為依法治訪奠定堅實基礎,最終實現信訪問題全方位、全鏈條、全周期的法治化管理,從而打破壁壘,攻克癥結,為化解案件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助推‘平安松江’‘法治松江’高質量高水平建設。”松江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曉軍說。

      加快止新化舊

      “加快信訪案件的止新化舊,就要善于截流疏浚,‘兩見一到’既可以在萌芽狀態化解矛盾,從源頭上有效預防信訪案發生,還可以加快信訪積案、尤其是那些久拖難決的骨頭案的有效化解,最終達到控增量、去存量的工作效果。”松江區信訪辦副主任薛培華說。

      為此,近年來,松江區建成了1個區級信訪服務大廳、18個街鎮信訪服務站和363個村居信訪服務點,形成三級立體化信訪服務體系,要求就地化解矛盾,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高效便捷管用的信訪服務,有效減少群眾的訴累和訪累,遏制信訪矛盾逐級上行。

      同時,依托“家門口”服務資源數據庫,松江區積極引入“兩代表一委員”、律師、心理咨詢師、“知心媽媽”、社工、老黨員等第三方力量,參與到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的全流程、全環節中,并創新“專家問診”“聯合會診”“上門尋診”等信訪工作品牌,切實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如今,松江區實現了信訪矛盾在“決策政策”和“初信初訪”兩個源頭上的“止新”,在“新增重復”和“信訪積案”兩個領域的“化舊”。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松江區信訪事項辦理聯系率、初次信訪事項一次性解決率逐年提升至近100%;2021年以來,中央信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交辦松江區信訪辦208件積案,辦結率100%、化解率96%以上。

      2020年、2021年,松江區連續獲評“全國信訪工作示范區”,群眾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初次信訪事項群眾滿意率從75%躍升至96%。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