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世界焦點!健康類直播魚龍混雜 資質與內容面臨拷問
      發布時間:2022-08-04 15:26:13 文章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規范網絡直播”系列報道一些主播打著中藥師、健康管理師、多年臨床從業經驗的在職醫生等旗號賣保健、食療產品,但賬號資質卻未經過平臺認證

      “規范網絡直播”系列報道

      一些主播打著中藥師、健康管理師、多年臨床從業經驗的在職醫生等旗號賣保健、食療產品,但賬號資質卻未經過平臺認證;有的主播則通過宣傳“獨家減肥法”“推拿秘法絕學”等售賣相關課程


      (資料圖片)

      《法治周末》記者 王京仔

      “頭部和后脖子愛出汗,小腿怕冷,喝阿膠黑糖,2號鏈接。”

      “我們這兒中老年人比較多,我再給家人們講講心腦血管。”

      “氨糖、鈣片和魚油可以一起吃嗎?可以的,沒有問題。”

      ……

      在各大直播平臺上,充斥著大量的養生保健或健康科普類直播,雖然主播們均表示是為了傳播健康理念與知識,但事實上直播內容卻是魚龍混雜。

      其中,一些主播打著中藥師、健康管理師、多年臨床從業經驗的在職醫生等旗號賣保健、食療產品,但賬號資質卻未經過平臺認證;有的主播則通過宣傳“獨家減肥法”“推拿秘法絕學”等售賣相關課程。

      “68歲農村老太太也能當健康主播”

      “作為一個健康主播有多難嗎?我們這兩年培養的主播從‘60后’到‘00后’。最大的主播68歲,小學文化,雖然只有幾千粉絲,但對一個杭州郊區的農村老太太來說,你說算成功嗎?”剛進入“健康雜談”的直播間,自稱“資深健康從業者”“健康主播孵化營發起人”的主播就介紹著健康類直播的“成功學”,他背后的ppt上展示著“流量為王”“健康”“財富”等幾個關鍵詞。

      這位有著近57萬粉絲的主播從他們培養的上千個健康主播得出的“經驗”是:學歷、年齡、背景都不是最重要的,健康主播成功的“關鍵”在于認知與要性,“只要他想在這里面拿到結果的愿望足夠強烈,認識到這個事對他多重要,愿意通過這件事來改變他的命運,都可以成功”。

      看該直播的觀眾只需花11元就能加入所謂原價399元的“幸福生活訓練”課程,學習成為健康主播。一天后,當《法治周末》記者再次進入該直播間,同一賬號的粉絲數卻變成了9.5萬,主播在推薦“幸福訓練營”的同時,還在通過講解“身體微循環無處不在”“氣血調和了,就不會有什么大毛病”等知識,推薦一款甜菜根粉固體飲料。

      雖然這名主播講述的成功孵化經歷無從考證,但他無疑道出了健康類、養生保健類主播們魚龍混雜的事實。

      2016年發布的《關于促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規定,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與評估類服務應由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開展。

      即使健康類主播不進行直接的診療,只進行他們所謂的“健康理念、知識”傳播,是否就沒有限制?

      6月2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聯合發布《網絡主播行為規范》中明確,對于需要較高專業水平(如醫療衛生、財經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內容,主播應取得相應執業資質,并向直播平臺進行執業資質報備,直播平臺應對主播進行資質審核及備案。8月1日正式實施的《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定》也要求,對于申請注冊從事經濟、教育、醫療衛生、司法等領域信息內容生產的賬號,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要求其提供服務資質、職業資格、專業背景等相關材料,予以核驗并在賬號信息中加注專門標識。此前發布的《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也對從事醫療衛生等領域內容生產的公眾賬號提出了資質要求。

      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律師朱莎告訴記者,健康養生類主播孵化不可忽視法律問題,盡管不是醫療專業的從業人員,也需要按照《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定》《網絡主播行為規范》要求履行,對醫療健康領域內容的賬號,須獲得相關資質。

      號稱“醫生、中藥師”只為帶貨

      盡管平臺推薦標簽寫著“入選美食精選”,但點開“健康達人×哥”的直播間,“一切為了健康 專注滋補養生”的背景直入眼簾。這位擁有超過225萬粉絲的主播,在簡介中表示自己從事臨床工作20年。

      “這就是半身不遂、腦血栓,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每年發病率幾百萬人,每分鐘就有5到6個人,太可怕了!所以要預防,那就要知道為什么得這個病,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肥胖、熬夜、疲勞、生氣,更重要的原因是身體里、血管里的垃圾太多了,甘油酸酯、膽固醇等。”×哥一邊展示著他半身不遂病人的圖片,一邊進行科普,話鋒一轉就到了推銷環節,“所以要清理垃圾,直播間哪些是吃我們家魚油的?吃魚油能讓我們遠離三高、四高、支架、半身不遂、腦血栓、腦萎縮……”

      一邊介紹產品,主播不時還補充“腦血栓病人”對他的哭訴:“三年前你讓我吃魚油預防我沒吃,去年你讓我吃我沒吃,覺得自己年輕,現在后悔啊。”

      在另一有著超90萬粉絲的“×媽健康觀念”直播間,主播介紹為“一名中藥師”。她在直播間里不停與觀眾互動,回答“頭部和后脖子愛出汗,小腿怕冷,喝哪個”“肚子大濕氣重,胃脹喝哪個”等問題,同步推薦阿膠黑糖、茯餅茶、藕粉等產品。

      超122萬粉絲的“×老師的日常健康”直播間中,自我介紹為“健康管理師”的主播則介紹著維C產品。

      而超過320萬粉絲的“老×健康科普”在賬號簡介中雖然沒有表示是醫生,但直播封面直接打出“醫院下班,回答問題”的字樣,在直播間中也表示自己是醫生,一面進行科普,一邊推薦氨糖軟骨素等產品。

      這些有著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粉絲的主播賬號,無一經過平臺的醫療相關資質認證。

      事實上,記者查看了多家有直播業務的互聯網平臺,不乏對健康類內容發布者有資質要求。在今日頭條,平臺規定發布健康類內容須具備相關資質,否則將被限制推薦,而“健康資質”要求包含醫學科普資質、中醫資質、養生保健資質、營養資質、心里資質、健身資質、整形資質等幾大類,都需要提供健康監管部門認可的專業資質或相關機構的在職證明進行證明;抖音則規定“醫療健康”類認證中包含西醫健康、中醫健康、健康系統社會任職三類,都要求上傳職稱證明、執業證、衛健委查詢截圖等信息;快手的相關認證則分為醫護工作者和健康心理,健康心理直播也要求心理治療師、注冊營養師、康復理療師、育嬰師等資質要求。

      “平臺有義務根據上述法律法規的要求,核驗主播的資質,對醫療這樣的特定行業有認證和公開義務。”朱莎表示,如《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十一條要求信息服務提供者有核實醫療類賬號并公示認證信息的要求。

      “秘法絕學”式夸張宣傳仍存在

      盡管在“老×健康科普”的賬號動態中,記者發現確實有其在醫院上班的相關工作圖片。但即使這些健康類主播確為醫療工作者,但他們通過直播實為帶貨的行為顯然也是不符合相關政策的。

      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等九部門發布《2022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明確要求嚴肅查處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身份之便直播帶貨。

      此外,醫療養生廣告中“獨家秘方”“絕學”式夸大宣傳,在健康類直播中依然存在。

      早在2016年,原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進一步加強醫療養生類節目和醫藥廣告播出管理》就要求,堅持以宣傳普及疾病預防、控制、治療和養生保健等科學知識為主體內容,堅持真實、科學、權威、實用的原則,不得夸大夸張或虛假宣傳、誤導受眾。

      但記者仍在直播平臺看到了“親授武穴秘法絕學”的推拿廣告,視頻中一位老人被打上了“78歲醫武至尊”的宣傳標簽;“健康雜談”的主播也在賬號背景中寫著“13年深耕細作,獨創三角減肥法則”。

      “養生主播帶貨,需要遵守多部法律法規的約束。”朱莎強調,例如,廣告法要求經國家市場監管部門批準使用保健食品標志的醫療用品或保健食品才可以進行廣告宣傳;《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廣告審查管理暫行辦法》也明確,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

      她進一步解釋,特別是保健品,也只能按照經過備案的說明書內容介紹,不能描述具有治療作用或夸大其功效。另外,擅自推廣銷售未經批準的具有醫療作用的產品,嚴重的可能還涉嫌刑事犯罪。

      事實上,平臺也有著相應的內容約束。

      記者查看《抖音醫療社區公約》,其除了對分享醫學知識、診療過程、科普用藥、治理方法等內容發布作出要求外,要明確規定分享養生理念時,倡導遵循最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與相關法律法規,客觀描述效果,避免不符合最新膳食指南的食療建議與提及治療效果的養生建議,養生內容禁止宣稱有治療疾病功效,禁止夸大、絕對的改善效果。

      面對魚龍混雜的健康類直播,朱莎建議,平臺要加強自身審核義務和責任意識,《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和新廣告法都對平臺提高了要求,平臺應當做好賬戶的注冊審查以及日常的核驗,對不符合要求的賬戶及時處理。一旦接到投訴應該盡快響應。并加強在平臺里對特定類別產品帶貨的風險提示。

      此外,從消費者角度也要加強安全和法治教育,養生節目有需求說明大家都很關注,在這個時候特別需要提高反詐意識。從行業來說,加強對主播資質的監督,也要深入到經紀公司、保健品行業協會等多角度中,共同加強對醫療、保健品這些特殊的直播帶貨合規工作。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