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時訊:青海檢察加大林地公益司法保護力度
      發布時間:2022-07-26 20:30:16 文章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徐鵬林地具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系統、促進生物多樣性等功能。截至2020年底,青海省林地面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鵬


      (相關資料圖)

      林地具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系統、促進生物多樣性等功能。截至2020年底,青海省林地面積1.64億畝,森林覆蓋率達7.5%,較“十三五”初期提高1.2個百分點。

      2018年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全面開展以來,青海省檢察機關緊盯林地生態公益損害突出問題,辦理因失火損毀各類林地的公益訴訟案件32件,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9件。挽回被損毀國有林地1172.45畝,挽回各級集體林地中的生態公益林1698.35畝。

      依法追償受損生態環境修復費用

      2019年4月,西寧市城中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收到本院移送的線索,楊某某在西寧市城中區水磨村后山冰草坡林區內上墳燒紙,因用火不慎,引發火災,過火面積達64.9畝,燒毀樹種主要為云杉、油松、檜柏、檸條等國有林地。該院遂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法院判令被告人楊某某賠償損毀林地修復費用13.62萬元。

      同年6月,城中區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陳某某、仲某某在轄區沈家溝內上墳祭祀時用火不慎點燃荒草,引發森林火災,過火面積達95.25畝,公共利益受到侵害。該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后,法院判令被告人陳某某賠償損毀林地修復費用22.95萬元。

      2019年6月,西寧市湟中區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張某某在該區多巴鎮雙寨村蘭家莊燃放煙花不慎引發火災,過火面積353畝。該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后,法院判決被告人張某某賠償被毀林地植被損失48.6萬元。

      運用法治方式助推林地修復

      2019年6月,海北州門源縣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王某某、李某某在一草原西側相鄰的耕地內焚燒雜草時不慎引燃草場,過火面積171畝,其中林地面積64.5畝,牧草地面積106.5畝。該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二被告人在原失火燒毀的64.5畝金露梅等灌木林所在的草地修建網圍欄,并禁牧三年。同時在該縣浩門林場指定的補種地點異地補種被燒毀后無法自行恢復的灌木12.9畝。法院支持了檢察機關的全部訴求。

      2020年9月,西寧市湟源縣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劉某某及家人在湟源縣波航鄉納隆村甘溝陽坡上墳燒紙引發森林火災,過火面積125.8畝,燒毀的樹種為油松、祁連圓柏、青海云杉、沙棘、檸條等。該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后,法院判令被告人劉某某于2024年12月31日前自行恢復被損毀林地植被。

      積極督促訴前修復受損公益

      2020年6月,海東市樂都區檢察院派駐樂都區森林公安局檢察室在履職中發現,劉某某等人上墳燒紙后,不慎將該區雨潤鎮紅坡村、高店鎮峽口村集體林地引燃,過火面積692畝,造林樹種為檸條,權屬為集體,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該院履行訴前公告程序時,劉某某等人積極向林地承包人支付補種資金,林地承包人按照標準補種了檸條,在提起訴訟前補種的檸條已經成活,社會公共利益得到修復,檢察機關決定不再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違規用火不慎引發火災,不僅觸犯了刑法,涉嫌失火罪,而且破壞了林木資源,損害了生態環境,涉案人員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相應民事賠償責任。檢察機關通過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并追究涉案人員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有利于將刑事制裁措施與恢復性司法理念融為一體,切實提升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實效。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