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詩人流沙河遺體告別儀式在成都市舉行 送別民眾難掩悲痛
      發布時間:2019-11-27 14:20:12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著名詩人、作家、學者流沙河的遺體告別儀式27日在成都市東郊殯儀館舉行。流沙河的遺體被安放在斯人棄斯世,步步遠離朽木草;此河留此沙,粒

      著名詩人、作家、學者流沙河的遺體告別儀式27日在成都市東郊殯儀館舉行。流沙河的遺體被安放在“斯人棄斯世,步步遠離朽木草;此河留此沙,粒粒堅守真文明”的挽聯前方。百余位社會各界人士從中國各地趕來,佩戴白色紙花、手持白菊,與流沙河正式告別。

      流沙河本名余勛坦,1931年出生于四川金堂。他是中國現代詩人、作家、學者、書法家。迄今為止,流沙河已出版小說、詩歌、詩論、散文、翻譯小說、研究專著等著作22種。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詩集》《臺灣詩人十二家》《莊子現代版》等。23日15時45分,流沙河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歲。

      圖為流沙河遺體告別儀式現場。 張浪 攝

      圖為流沙河遺體告別儀式現場。 張浪 攝

      遺體告別儀式現場循環播放著流沙河生前最愛的《二泉映月》。三鞠躬后,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的人們逆時針繞靈一周,獻上手中鮮花,表達哀思。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人都紅了眼眶,還有人難掩悲痛,哭得無法自抑,用手頻頻拭淚。

      “與先生交往的20余年里,他對家鄉的熱愛、對中國漢字和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與研究讓我收獲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紀錄片導演張阿泉24日晚專程從內蒙古飛到成都。他說,流沙河質樸、溫和的性情,對后輩的循循善誘以及“擺龍門陣”時一口流利的四川話都讓人難以忘懷。“作為先生的學生,我未來在讀書、做學問上,要繼續學習他的精神,這也是對他最好的懷念。”

      圖為流沙河遺體告別儀式現場。 張浪 攝

      圖為流沙河遺體告別儀式現場。 張浪 攝

      “他生命的最后幾天,還在想自己的工作計劃,說自己還有東西沒寫完。”流沙河的老友、巴蜀學者袁庭棟說,流沙河曾用“一根干豇豆吊著,懸吊吊在甩”來形容自己欠佳的身體狀況,但他從未停止過工作和思考。流沙河幽默詼諧,和各行各業的人都能聊天,時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和他交往讓人如沐春風,可惜的是,以后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我很遺憾。希望后人能學習他勤奮、樂于奉獻的精神和嚴謹治學的態度。”

      北京師范大學成都實驗中學(原四川省立成都中學)高一學生鄧中豪告訴記者,流沙河是該校的杰出校友,全校師生都為他的離去而感到悲傷。“我曾學習過流沙河爺爺的詩《理想》,他的文字非常陽光、積極,總是給人帶來一股新鮮的力量。流沙河爺爺‘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學生學習。”

      關鍵詞: 流沙河 成都市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