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上海證券交易所 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發布時間:2019-09-10 10:48:12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內地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一開業便采用了領先于國際的電腦交易模式,并推行股票無紙化。這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內地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一開業便采用了領先于國際的電腦交易模式,并推行股票無紙化。這些當時的“新手段”,奠定了上交所迅速發展、擴容的基礎。

      點擊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為當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鑼。湯彥俊 攝

      如今,中國資本市場通過不斷的創新和完善,不僅持續助力中國經濟發展,更大大提升了經濟總量和企業規模,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也進一步提速。

      初登場便領先國際

      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允許上海開設證券交易所”便是其中一條政策。

      實際上,上海此前已進行了證券的柜臺交易,但規模較小。當時,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商品經濟不斷發展,股份制企業開始出現,業界迫切需要發行股票和債券募集資金。一系列籌備下,199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同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初登場,上交所已在兩個方面領先于國際。

      一是采用電腦交易系統。在計算機并不普及的當時,就連銀行月末結賬靠的也是人工打算盤。現任上交所首席運營官謝瑋回憶,這個大膽的創新,使上交所第一天就進入了電子交易時代。一些發達國家的證交所高管都認為,該系統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不少國家還特地來到上交所取經。

      另一個是推行股票無紙化。從1991年5月開始,上交所向股民回收手中的股票,無紙化交易系統試運行,建起了全世界最先進的交易系統。上交所開業時規定為“T+4”,也就是說今天成交,第4天才完成交收。按照不允許買空賣空的規定,必須拿到錢和股票,才能再進行買賣。而推行股票無紙化后,交收期得以縮短,這才有了之后的“T+1”,甚至“T+0”。

      據上交所官網數據顯示,上交所開業之初,上市品種共30只,其中股票8只,企業債8只;而截至2018年末,滬市上市公司家數達1450家,總市值2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2018年全年股票累計成交金額40.3萬億元,日均成交1659億元,股市籌資總額6114億元。滬市投資者開戶數量已達29610萬戶。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履不停

      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啟動。滬港兩地證券市場成功實現聯通,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進入新紀元。

      今年6月,籌備4年的滬倫通正式啟動。不同于此前的滬港通,滬倫通在互聯互通的制度設計上突破性推出存托憑證。這也是繼2014年滬港通開通后,境內外交易所互聯互通模式的又一創新。

      今年7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正式“鳴鑼開市”。而這天距離2018年11月宣布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僅僅過去259天。從無到有、從紙上藍圖到正式開市,科創板無論是速度還是制度規則等方面的突破,都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邁上新臺階。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所作努力不止于此。近年來,包含上交所在內的中國境內交易所持續制度創新,積極學習國際經驗,對外開放不斷提速,雙向開放格局正在形成。

      隨著中國自主對外開放的步履不停,中國資本市場必將成為推動各國經濟金融合作共贏發展的重要力量,未來可期。

      關鍵詞: 上交所 證券交易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