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沒有哪個大學和我們一樣,把學生放在農村鍛煉整整兩年。”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科技小院”創始人之一李曉林說起這句話,底氣十足。在農大資源與環境學院專業碩士培養規劃里,學生須有兩年時間待在曲周縣的田間地頭。
幾年前,河北省曲周縣王莊村糧食畝產八九百斤后,無論上多少肥也不再增產,而此時,距離王莊村僅幾里地的中國農業大學曲周試驗田的玉米,畝產最高已達1600斤。
王莊的老支書王懷義找到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該澆水的澆水,該上肥的上肥,不管使了啥法子,可地里的產量一直上不去。你們得幫我看看,怎么把糧食產量提上去”。
“找塊試驗田,推廣新技術,產量自然就會上去。”這是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副站長張宏彥最初的想法。
隨后,中國農業大學老師在王莊挑選了150畝地,做“百畝核心示范方”,與村民們的傳統種植進行對比試驗。2011年北方遭遇大旱,讓王莊的小麥受到了影響。面對這種極端天氣,張宏彥和科技小院的學生一道,開出了一個個分類下藥的“妙方”:小麥長得弱的,提前管理;長勢一般的,在拔節初期管理;長勢好的,在拔節中期管理……
麥收時節,王莊小麥產量平均畝產達到1320斤,創造了“旱年高產”的奇跡。
一邊是農民的地,一邊是科技小院的試驗田。幾乎每天都能看到的同時勞作,被農民看在眼里,“為啥學生娃就能高產呢?”
當地村民有一個澆地的習慣,過了正月初六便開始給小麥澆水,王莊科技小院學生趙向陽坦言:“但是,這樣并不科學。”
記者第一次采訪王莊科技小院時,還沒過正月十五。趙向陽總能看到一些村民扛著鐵鍬,要去地里給小麥澆水。他每次都會本能地攔住他們:“大叔大嬸,這個時候還不能給麥子澆水,不僅浪費水,還會影響小麥產量。”
“年年都這么澆,怎么就影響產量了?”村民們振振有詞。
“冬小麥有兩個分蘗期,一個是冬前,一個是冬后的返青期,一般情況下,冬前分蘗為優勢蘗,完全可以保證高產需要,而返青的分蘗成穗率,多數為無效分蘗,保證高產的關鍵措施就是推遲給小麥澆水上肥,這一項技術叫作‘水氮后移’。”
村民們聽完,將信將疑。
“技術好懂,但推廣是難題。”趙向陽在王莊科技小院待了近兩年時間,需要一對一、手把手幫助農戶更新技術,“有的時候不盯著,一項關鍵環節沒跟上,提高產量的努力可能全白費了”。
這幾年,小麥的產量不騙人,農大師生的能力“看得見、摸得著”,科技小院則成了遠近聞名的金字招牌。
“我種了幾畝西瓜,長得不好,怎么沒等成熟就開裂了?”
“我家蘋果樹上肥上得多,為啥產量越來越低?”
“我家葡萄掉果多,損失慘重,怎么辦?”
此前,李曉林既沒研究過西瓜,也沒種過葡萄。但他認準一個理兒,“只要村民們有需求,就應該圍繞實際需求去轉型,科研服務的項目和圈子就應該擴大”。
按照“邊學邊干”的思路,專門研究西瓜、蘋果、葡萄種植技術的科技小院分別在后老營村、相公莊村、前衙村成立,來自農大植物營養學的專業碩士,全都“下沉”到一線。
“學生能解決的問題,會第一時間幫農民解決;不能解決的,可以詢問我校相關領域的教授、專家,甚至全國兄弟院校的同行。”李曉林說,科技小院的技術支撐“絕對一流”。
數據顯示,科技小院入住5年后,曲周農民農業知識水平大幅提高,全縣糧食總產量增長了37%,農民收入增長了79%。
“具有‘三農情懷’,能夠專注科研,坐得了冷板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細數科技小院學生的特點,“科技小院不僅解決了農民的生產問題,還提升了我們學生培養的質量”。
原本性格內向的趙向陽,現在已經能“獨當一面”處理農民生產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在組織農民培訓時,推廣新技術;今年年初,他參與全村產業轉型的策劃,試種甜葉菊的提議也被村民們采納。
從曲周建立第一個科技小院以來,中國農大陸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127個科技小院。盡管遍布全國各地,但每一個科技小院進門處,“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的農大校訓,總被寫在最醒目之處。(本報記者 陳鵬)
記者20日獲悉,為發揮好紅色電影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21年我省舉辦紅色電影展映活動近63萬場,觀影人數近1300萬人次。來自全省各
近日,遂昌育才高級中學學生李何其榮獲第38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金牌,并保送北大。近年來,遂昌大力實施教育提質行動,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
據哈爾濱海關統計,2021年,我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99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下同)增長29 6%,比2019年增長6 9%,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增速8 2
2021年,大連市生態環境部門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116個省級美麗宜居村污水和水源地規范化整治任務,完成15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2021年,大連市深入推進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實施網上辦十項舉措和容缺受理即來即辦秒批秒辦全程網辦,實現即來即辦事項達到40%以上、全程網
駕駛員于惠你好,請發9時15分2路線,請取33號車鑰匙。青島公交2路線駕駛員于惠完成面部識別后,面前的智能鑰匙柜自動開啟,于惠按照語音提
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暨國際公共藝術論壇系列活動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作為國際公共藝術領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國際公共藝術獎(IAP
青島機場集團透露,2021年,青島機場共完成貨郵吞吐量23 76萬噸,同比增長14 9%。其中,國際貨郵吞吐量為9 63萬噸,在國外疫情形勢嚴峻的情
2021年以來,濰坊市商務局助力外貿企業穩定發展,會同中國信保濰坊營業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簡化業務程序,將2200余家小微外貿企業納入省
近日,記者從省藥監局區域檢查第四分局獲悉,2021年,威海、煙臺兩市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UDI實施率達到100%,35家企業170762條產品信息
山東出臺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
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規劃》提出,到2025年,山東新型城鎮化將初步實現智慧化、綠
福建寧德在全省率先啟動市屬國企技能
近日,記者從寧德市相關部門了解到,寧德市以薪酬改革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啟動技能人才改革,實現市屬國企技能人才多勞多得,確保上升有通
2022中國·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啟動
為期一個月的文旅盛宴——2022中國·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啟動。新春文化旅游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縣(市、區)
2021年福建石獅新增市場主體32195戶
記者從石獅市市場監督部門獲悉,2021年,石獅市新增市場主體32195戶。其中,新增內資企業8309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戶、外資企業113戶、個體
“十四五”期間福建將推進醫保“八項
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福建省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專項規劃》和《關于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上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