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著不完整的身軀一年多,6月23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結直腸癌專家王磊,永遠合上了雙眼。
這一年多,他在“燃燒”自己:術后2個月就在被稱為腫瘤醫學界“奧斯卡”的美國臨床腫瘤學年會上作報告;牽頭制定了國內首部“放射性直腸炎診治專家共識”;吸了氧便出門診,打著吊瓶帶學生……
同事們說他對自己“太狠”,他說時間不多,但未竟的事業太多。
妻子心疼地怪他“傻”,他笑著承認“傻到家”,轉身又奔向醫院。
6月25日,親友淚別“斗癌”醫生,許多患者自發前來為他送行。“您的言傳身教,我們會銘記于心。”博士生何炎炯說,王老師點燃的事業“火種”將被不斷傳承。
不完整的身軀
這一年多,王磊是拖著不完整的身軀撐過來的。
去年3月,得知腫瘤標志物CEA(癌胚抗原)指標異常升高,王磊預感自己“中招”了。
49年來,他的身體從未拖過后腿——很少打針吃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全身心投入消化道腫瘤的醫教研工作……
一紙診斷將這一切打亂:胰腺癌晚期,已轉移到肝部。
晚上回家,他握著妻子的手,望著天花板發呆,遲遲沒有回過魂來。
“這是他壓根想不到的事兒。”做妻子的清楚丈夫是“醫癡”,每天清晨到崗,深夜歸家,接到電話又趕回醫院。干了20多年的“永動機”怎能停下來?
然而,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來勢洶洶。生命的倒計時,在他毫無準備之下開始了。
2018年4月1日,是王磊接受手術的日子。此刻的他兼具醫患雙重身份。
作為醫生,他為自己制定了手術方案,切掉脾臟、80%的胰腺、大部分胃以及腸道附近的大部分神經,腹腔幾乎被“掏空”;作為患者,他在無影燈下躺了整整12小時,在重癥監護室待了一周。
命,是撿回來的。術后的他不能平躺,每兩分鐘要換一次體位,痛得徹夜難眠。術后一年多,他80%的營養需靠輸液維持。
死神逼近,讓他重新思考人生:“我或許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主宰生命的厚度。”
他窮盡一切辦法給自己“續命”,在難以進食的情況下仍艱難地服下最新的臨床實驗藥物;他用最快的速度返回工作崗位,門診、講課、學術會議統統沒有落下,課題進展甚至全面提速;他盡力彌補此前錯過的許多“團圓”,與妻子共處時間比過去的25年還要多,一起買菜、散步、逛公園……
6月7日,家人為他慶祝了50歲生日。
時光里,燭光中,王磊充滿笑意,仿佛病魔從未來臨。
不停歇的大腦
這一年多,只要醒著、能動,王磊的大腦便會“開足馬力”。
手術后2個月,他便出現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大會上。因化療脫發,他索性剃了光頭。
臺上的他,穿西裝、打領帶,面向來自全球的眾多腫瘤專家分享中國醫生針對直腸癌治療的一項新研究成果。
演講結束,大家紛紛為“光頭”講者喝彩。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要不是在賓館躺了整整10小時積蓄能量,便挺不過聚光燈下這十幾分鐘。
手術后6個月,前一夜還在吸氧輸液的他,次日便現身廣東省科技獎的第一輪答辯會,嚴謹闡述了放射性腸炎的創新性治療研究成果。
評審專家見他狀態不佳,示意他坐著講。為了表示對評委的尊重,他直挺挺站著堅持到了最后。最終,他與團隊斬獲2018年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這一成果是他們這些年“死磕”出來的。
在大腸癌研究領域,放射性腸炎是“冷門”,因為很難出成果。然而因腸管放射性損傷影響直腸、肛門功能而飽受煎熬的病人卻不在少數。
與恩師汪建平一起,王磊一干就是10年,把這一領域“捂熱”,做出了國際知名度,減輕了無數患者的痛苦。
他建立了一套新治療方案——“單純全量化療”,術前無需放療,有效避免了患者遭受放射性損傷;
他創立了一個獨有的術式——直腸癌近側擴大切除,盡可能地減少已接受放療的患者的損傷,將其命名為“天河術”;
他抱病牽頭制定了一套行業標準——中國放射性直腸炎診治專家共識,凝聚了全國30多名專家的智慧,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
他還想做很多事,然而,留給他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學生們常想起剛過去的5月,王老師將輸液架搬到了會議室,聽取課題組成員匯報,反復叮囑將放射性腸炎等臨床科研工作進行到底。
這一幕,仿佛就在昨天,卻永遠不會重現。
不改變的初心
這一年多,死神反復“挑釁”。王磊說,他的“定力”源自不變的初心——為了患者,竭盡全力。
同事們覺得他對自己“太狠了”。盡管出診時間被嚴格限制,他依然給近600名患者看了病,為近100名病人做了手術。
妻子心疼地說他“太傻了”。可她又不得不支持丈夫在剛做完細胞免疫治療極度虛弱的情況下如約出診。擔心他臉色太差,她特意為他化了妝。
他的醫生朱佩璇“責備”他不聽話,轉身又暗自抹淚:“病痛都要奪走他的意識了,他想的還是治病救人、科研教學……”
熟悉王磊的人,對此并不會感到意外。他出生在河南的醫學世家,自幼他看著當外科醫生的父親治病救人,便立下救死扶傷之志。
從口腔醫學系轉到胃腸外科,從中山大學的附屬醫院再到美國得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進修,他不斷接近夢想。他創立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放射性腸炎診療中心。近年來,每年經他診治的門診、住院患者均超過4000人次,且多為疑難雜癥。
他曾在術中發現患者的大便擠滿了腸道,沒皺一下眉,默默清理;他醫病醫心,在幫助殘疾患者切除腫瘤的同時,還慷慨解囊并為其籌款;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仍每天回答患者的線上咨詢……
在線問診平臺上的用戶“@張瀟逸”在留言中細訴他作為“粉絲”小心翼翼的關懷:總看王醫生是否回復大家的提問。有回復,說明他安好。
這是他們醫患間的默契,王磊守到了最后。
“醫生,我按照你的方法用藥兩周了,效果還可以,可以一直用下去嗎?”6月14日,直腸潰瘍患者何真(化名)再次在線上問診。但這次,他一直沒等到王醫生的回復。
此刻,王磊正在重癥監護室,耳邊是監護儀的“滴滴”聲。
這個聲音,學生馬騰輝很熟悉。那些跟著王磊做手術的日子,手術室內除了這樣的聲響,就是王老師詳細的講解和必要的提醒:“注意,這里是輸尿管!注意,不要損傷到肌肉……”這樣的聲音,越來越遠。
“我已經知道自己生命的期限了。我就倒著生長,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后一天。”重病的王磊曾如此分享生命觀。
他的生命,“燃燒”到最后一刻。
記者20日獲悉,為發揮好紅色電影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21年我省舉辦紅色電影展映活動近63萬場,觀影人數近1300萬人次。來自全省各
近日,遂昌育才高級中學學生李何其榮獲第38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金牌,并保送北大。近年來,遂昌大力實施教育提質行動,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
據哈爾濱海關統計,2021年,我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99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下同)增長29 6%,比2019年增長6 9%,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增速8 2
2021年,大連市生態環境部門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116個省級美麗宜居村污水和水源地規范化整治任務,完成15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2021年,大連市深入推進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實施網上辦十項舉措和容缺受理即來即辦秒批秒辦全程網辦,實現即來即辦事項達到40%以上、全程網
駕駛員于惠你好,請發9時15分2路線,請取33號車鑰匙。青島公交2路線駕駛員于惠完成面部識別后,面前的智能鑰匙柜自動開啟,于惠按照語音提
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暨國際公共藝術論壇系列活動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作為國際公共藝術領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國際公共藝術獎(IAP
青島機場集團透露,2021年,青島機場共完成貨郵吞吐量23 76萬噸,同比增長14 9%。其中,國際貨郵吞吐量為9 63萬噸,在國外疫情形勢嚴峻的情
2021年以來,濰坊市商務局助力外貿企業穩定發展,會同中國信保濰坊營業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簡化業務程序,將2200余家小微外貿企業納入省
近日,記者從省藥監局區域檢查第四分局獲悉,2021年,威海、煙臺兩市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UDI實施率達到100%,35家企業170762條產品信息
山東出臺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
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規劃》提出,到2025年,山東新型城鎮化將初步實現智慧化、綠
福建寧德在全省率先啟動市屬國企技能
近日,記者從寧德市相關部門了解到,寧德市以薪酬改革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啟動技能人才改革,實現市屬國企技能人才多勞多得,確保上升有通
2022中國·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啟動
為期一個月的文旅盛宴——2022中國·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啟動。新春文化旅游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縣(市、區)
2021年福建石獅新增市場主體32195戶
記者從石獅市市場監督部門獲悉,2021年,石獅市新增市場主體32195戶。其中,新增內資企業8309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戶、外資企業113戶、個體
“十四五”期間福建將推進醫保“八項
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福建省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專項規劃》和《關于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上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