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①:第三屆“森泰杯”環東亭山地自行車賽在東亭鄉陽岱山村舉辦,丁碩豪以大學生村官的身份負責秩序維護。 |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發展。他們有的畢業后就扎根鄉村,有的離開大城市在鄉村找到新的舞臺,也有的還處在打拼的路上。在這片沃土上,這些年輕人個體選擇不盡相同,但都在用才智和汗水給鄉村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期待更有力的政策吸引、更健全的制度支撐,為鄉村人才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編者
回歸
從指望種菜養家糊口,到將大棚作為畢生事業
不記得經歷了多少次思想斗爭,原本在山東濰坊市工作的王聰,3年前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返鄉,回農村去!
在山東壽光三元朱村的蔬菜大棚里,記者見到了王聰,皮膚黝黑、眼睛明亮。他是個90后,畢業于青島理工大學。畢業后,他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選擇在城市奮斗。“在所有親戚朋友看來,留在城市似乎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王聰說。
然而,工作后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王聰開始反思:究竟該怎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王聰有回村的底氣。
和大學的同學們相比,他家所在的村子優勢明顯。三元朱村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源地,蔬菜產業發達,父輩們種植經驗豐富,家里也有一定積蓄。產業,是吸引人才回到鄉村的基礎。王聰覺得,回老家種棚,收入要遠高于在城市打工。
然而,王聰也缺少回村的勇氣。
“你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左鄰右舍的目光。”王聰說,上了大學又回來種棚,在一些人眼里好像還是沒出息。
這種偏見,往往是阻礙人才回流的重要因素。王聰最初的思想斗爭,正源于此。
“長輩們的人生經歷,決定了他們的想法,但我們年輕人自己要想清楚,哪些更適合我們的發展。”盡管年齡不大,王聰卻很有主見。
種大棚很累,雖然收入不少,但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愿意吃這份苦。打定主意后,王聰一點點跟著父親學習,插秧、澆水、抹叉子、施肥……年輕人學東西快,沒多久,王聰就和媳婦一起打理兩個蔬菜大棚,一年收入十幾萬元。
真正解開王聰心結的,是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當他得知王聰返鄉后,專門叫他去參加村民代表大會,給他打氣:我們非常歡迎而且需要王聰這樣的大學生回來,他能吃苦,很能干。自此以后,王聰徹底將思想包袱放下了。
對于三元朱村來說,新鮮血液彌足珍貴,村子特別需要年輕人,帶來新的活力、新的思路、新的技術。作為目前最年輕的種棚戶,王聰喜歡去育苗場打探蔬菜行情、嘗試新品種、在網絡上尋找農業專家指導,效果都不錯,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鄰里街坊。
王聰笑言,曾是“網癮少年”的自己,回村以后再也沒打過游戲。剛回村時,他考慮的只是增加收入、養家糊口。如今,擁有4個蔬菜大棚的王聰已將蔬菜種植當成自己畢生的事業,希望通過改造升級,種出更具附加值的高端蔬菜。
期盼
夢想與現實有差距,努力找到奮斗的方向
5月末,正是一季稻的插秧季,貴州龍里縣冠山街道五新村一派繁忙。
灰色七分褲、紅白相間格子襯衫,搭配一頂反戴的鴨舌帽,田間勞作的身影中,羅興隆顯得格外搶眼。畢竟這個時節,留在村里的年輕人并不太多。
2015年,高考成績出來后,羅興隆的分數只夠三本線,于是,他選擇了自謀出路。19歲的農村少年只身來到廣州,找到了一份物業服務工作,每月到手工資4500元,朝九晚五,活動半徑不超過一站路,交際圈子只有幾個工友。僅僅一年多,這樣的生活就讓羅興隆感到孤獨和不安。他暗暗算過一筆賬,按現在的情況,即使一輩子省吃儉用,也很難在城市站穩腳跟。
2017年春節回家后,看著縣里正在發生的變化,越來越熱鬧,羅興隆不想再出去了。“想先開個超市,有不少想法。”羅興隆認真研究了一段時間,但因為沒找到籌錢的門路,就擱下了。
此后,他又試著換了一些其他工作。五新村距縣城只有5公里,他騎著電動車,在村里和縣城間穿梭,每月工資2000多。
雖然創業還不夠順利,但家鄉對于羅興隆來講,意味著安定,也不缺乏機會。羅興隆說:“收入是少了,可家里就有房子住,沒有了在大城市買房的壓力。壓力小了,能好好想想往哪個方向發展。”羅興隆家鄉附近,各種產業逐漸發展起來,在他看來,“工作機會、發展機會將越來越多。”
今年,家里改建房子,父親堅決不肯花錢雇人,羅興隆拗不過,辭工回來當起了幫工。“平時搬磚,農忙種地,”這些日子,羅興隆一直在想,這份兒踏實也不錯。在這塊土地上,才能找到方向。
前不久,物業公司經理發來信息,邀請羅興隆繼續回廣州上班。在稻田忙碌時,偶爾有高鐵從眼前飛馳而過,羅興隆望著南下的列車,“舍不得村里熟悉的環境,總想做點事兒。”他說,還是得繼續努力,尋找機會,相信只要肯奮斗、能吃苦,家鄉的舞臺會越來越大。
扎根
不后悔當初的選擇,從工作中收獲滿足與價值
下午5點鐘,丁碩豪下班了,載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行駛在鄉路上,一家人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丁碩豪,安徽宣城廣德縣桃州鎮人,現在是廣德縣盧村鄉組織辦副主任。1991年出生的他,2013年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現在已經6年了。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讀書那會兒也想過去上海、杭州闖一闖,到辦公樓里做個小白領。”丁碩豪說。
但最終,作為獨生子女,對父母、故鄉的牽掛超越了都市的繁華。就這樣,丁碩豪踏上了回家的車。
“剛開始的時候對大學生村官沒有概念,擔心干不好。”丁碩豪說,“雖然我在農村長大,但真正干工作,如何和農民打交道,還很稚嫩。”
很快,他迎來了“大考”。村里開展經濟普查工作,丁碩豪成了一名經濟普查員,負責統計本村企業、個體戶、農民的相關經濟數據。他回憶,“剛開始工作還是大學生味道,偶爾喜歡‘轉文’,當地村民不愿配合,有的也聽不懂,工作進展很不順利。”
漸漸地,丁碩豪總結出了自己的經驗,他幫村里的老人干干活,和村里人聊聊家長里短。“用群眾的語言和群眾交流,就能拉近距離。”丁碩豪說。
在同學中,上海和杭州依然還是大家畢業后的首選,像丁碩豪一樣回到家鄉、回到農村的,少之又少。
幾年過去,丁碩豪對自己當初的選擇始終沒有后悔過,除了生活的舒適,更多的是人生收獲。
“讀書的時候,我對國家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沒有什么切身體會。回鄉工作之后,看到了太多農村的變化和農民的喜怒哀樂,現在對社會的認識深刻多了,也成熟多了。”2013年市級美麗鄉村申請,2014年省級美麗鄉村申請,都是丁碩豪一手處理,“在整理材料過程中,大量的前后對比照片,顛覆了我以前的刻板印象,作為材料的整理者,我也感到自豪。”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的醫療保障、孩子的教育問題漸漸浮出水面。要不要到城里去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務?丁碩豪搖搖頭,“現在交通方便了,上學和就醫都不算大問題,農村自身也在發生著變化,生活越來越方便。越來越好的居住環境,舒適的生活氛圍,淳樸的民風民俗,鄉親鄰里之間的熱情,這些才最吸引我。”丁碩豪說。
記者20日獲悉,為發揮好紅色電影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21年我省舉辦紅色電影展映活動近63萬場,觀影人數近1300萬人次。來自全省各
近日,遂昌育才高級中學學生李何其榮獲第38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金牌,并保送北大。近年來,遂昌大力實施教育提質行動,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
據哈爾濱海關統計,2021年,我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99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下同)增長29 6%,比2019年增長6 9%,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增速8 2
2021年,大連市生態環境部門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116個省級美麗宜居村污水和水源地規范化整治任務,完成15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2021年,大連市深入推進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實施網上辦十項舉措和容缺受理即來即辦秒批秒辦全程網辦,實現即來即辦事項達到40%以上、全程網
駕駛員于惠你好,請發9時15分2路線,請取33號車鑰匙。青島公交2路線駕駛員于惠完成面部識別后,面前的智能鑰匙柜自動開啟,于惠按照語音提
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暨國際公共藝術論壇系列活動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作為國際公共藝術領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國際公共藝術獎(IAP
青島機場集團透露,2021年,青島機場共完成貨郵吞吐量23 76萬噸,同比增長14 9%。其中,國際貨郵吞吐量為9 63萬噸,在國外疫情形勢嚴峻的情
2021年以來,濰坊市商務局助力外貿企業穩定發展,會同中國信保濰坊營業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簡化業務程序,將2200余家小微外貿企業納入省
近日,記者從省藥監局區域檢查第四分局獲悉,2021年,威海、煙臺兩市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UDI實施率達到100%,35家企業170762條產品信息
山東出臺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
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規劃》提出,到2025年,山東新型城鎮化將初步實現智慧化、綠
福建寧德在全省率先啟動市屬國企技能
近日,記者從寧德市相關部門了解到,寧德市以薪酬改革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啟動技能人才改革,實現市屬國企技能人才多勞多得,確保上升有通
2022中國·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啟動
為期一個月的文旅盛宴——2022中國·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正式啟動。新春文化旅游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縣(市、區)
2021年福建石獅新增市場主體32195戶
記者從石獅市市場監督部門獲悉,2021年,石獅市新增市場主體32195戶。其中,新增內資企業8309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戶、外資企業113戶、個體
“十四五”期間福建將推進醫保“八項
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福建省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專項規劃》和《關于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上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