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讓村民搬得出,住得下,有事做
      發布時間:2019-06-13 13:47:53 文章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過去幾十年,安徽省淮南市窯口鎮一到汛期就飽受水災之苦:住房被毀、莊稼被淹,即使后來修筑磚石結構的瓦房和小型水利工程、動員部分村民在

      過去幾十年,安徽省淮南市窯口鎮一到汛期就飽受水災之苦:住房被毀、莊稼被淹,即使后來修筑磚石結構的瓦房和小型水利工程、動員部分村民在附近地勢相對較高的區域集中建房,也無濟于事。怎么辦?搬!

      2011年,窯口鎮開始規劃遷建工程,他們先后克服了農民安土重遷、擔心未來生活和建房資金等諸多難題,制定科學的小區規劃、房屋設計,并與之配備基礎設施,還積極聯系當地企業進社區招聘,解決遷居村民的就業問題。此外,經過抓管理強服務,解決農民遷居城里之后所帶來的生活習慣和思想意識轉變問題。

      標準的籃球場和羽毛球場,連球網都是新的,涼亭和各種文化長廊掩映在蔥蔥郁郁的草木之中,加上小朋友最喜歡的滑梯和老年人的健身娛樂設施,整個主題公園占地2000多平方米。主題公園旁邊是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的3層社區活動中心,內有展覽、排練、體檢等專門場所供居民使用。小區的旁邊,一大批機械工人正在工地上忙活著,那里,將是未來的社區幼兒園。這里是安徽省壽縣窯口鎮和諧園小區,整個小區占地160畝,道路、上下水、亮化、綠化工程一應俱全。

      漫步其中,完全想象不到,這是一個遷建小區。目前已經竣工兩期,共容納910戶,約3200人,涉及當地幾個行政村,包括兩個貧困村。

      過去

      有水就被淹,一淹窮三年

      “咱也變成城里人了。”至今,許培蘇還能回憶起2017年底全家搬進和諧園小區時的感受。

      許培蘇是壽縣糧臺村村民,家中有丈夫和三個女兒,當初5口人擠在60平方米不到的3間平房當中,靠著不到7畝土地種植小麥和水稻,全年收入不到2000元,是村中的貧困戶。但她說,生活拮據并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水災。

      窯口鎮地勢南高北低,瓦埠湖、陡澗河三面環繞,全鎮平均海拔24米,每到汛期,當地群眾就飽受水患之苦。

      “可以說,這幾十年來,窯口人一直在和水災做斗爭。”參與了整個遷建工程的窯口鎮人大主席劉正江說。

      據劉正江介紹,上世紀90年代以前,當地農村所有的住房都是土房子,1991年,一場大水,幾乎摧毀了當地圩區的所有住房。于是,村民紛紛修筑了磚石結構的瓦房,可是房子結實了,房子里的東西還是逃脫不了被水淹的命運,就更別提莊稼了。據許培蘇回憶,她家被淹最嚴重的,是1991年和2003年。“當年田里的莊稼損失了一半不止。”

      糧臺村黨總支書記王勝輝,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說起以前,他也大倒苦水:“這么多年,別的工作沒做多少,時間全用在組織群眾疏散、抗洪救災和災后重建了,包括清理、收拾、消毒等等,大半年耗進去,第二年可能又再來一遍。村里都沒有什么像樣的基礎設施,貧困戶也越來越多。”

      為了解決水患,當地曾修筑過一些小型水利工程,但是因為資金和技術問題,效果有限。此外,也曾動員部分村民在附近地勢相對較高的區域集中建房,結果按下葫蘆浮起瓢。“因為集中建房區域規模小,沒有配套政策支持的情況下,生活成本急劇上升,修路、自來水都保障不了,最后還要面臨可能二次搬遷的尷尬。”劉正江說。

      改變

      讓村民搬得出,住得下,有事做

      2011年,窯口鎮遷建工程正式開始了規劃。和諧園小區也是當時規劃的重點工程之一。

      但是沒想到,出師不利。

      許培蘇當時就是遷建的反對者之一。“我們祖祖輩輩都住在這,搬走了,家里的田怎么辦?到了鎮上靠啥過活?生活不習慣咋整?”這一連串的問號也給了到村里搜集意見的王勝輝當頭一棒。

      怎么辦?“其實群眾對于改變生活條件的呼聲一直都沒有變,和政府的出發點并不矛盾。遷建不是小事,群眾的顧慮可以理解,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如何讓群眾搬得來,住得下,有事做。”窯口鎮鎮長孫良利說。

      為此,窯口鎮對整個遷建工程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招標、統一施工、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并不只看一時一地,而看在長遠。就連主持設計和諧園二期工程的浙江恒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安徽分院負責人張清香也為和諧園操碎了心。

      “當時我們經過了正規的招投標程序,因此在設計上不可能存在打折扣的現象。”張清香說,“我們設計的房屋達到抗震4級、7度設防標準,在消防、安全通道等等方面也都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施工,在住房安全方面絕對過關。”

      不僅如此,張清香在設計中針對和諧園的實際做出了調整。“我們為小區設計了停車場,一方面方便居民停泊自家原有的農用機械和車輛,另一方面我們用混凝土代替了嵌草磚,方便晾曬谷物。”

      和諧園小區就位于窯口鎮主街之上,這就是科學規劃的結果。“我們考慮,主街上有企業、衛生院、小學、超市,方便村民搬遷后的就業和生活。”劉正江說。與此同時,窯口鎮還積極聯系當地企業進社區招聘。目前,小區內物業、附近工廠企業、工程建設中,都有遷建村民的身影。

      一點一滴的工作,圩區群眾看在眼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搬家了。

      如今,許培蘇大女兒已經從醫專畢業,在鎮衛生院實習,丈夫在外打工,她照顧農田,生活條件漸漸好轉,實現了脫貧,她也早就習慣了住在自家80多平方米的新房里。她說:“現在每年農忙時節回去打理農田,幾里路,騎上電動車當天來回也不覺得辛苦,關鍵是這里生活條件比在村里好了太多。”

      后續

      管理有物業,規劃建設養老院

      2015年10月,王傳保來到了和諧園小區,但他并不是這里的居民。他就職于上海菊濤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壽縣分公司,這次來,就是專門負責和諧園小區物業事宜的。

      “剛來的時候我嚇了一跳。”王傳保說,“因為是遷建小區,生活習慣和思想意識很難一下子改變,當時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破壞綠化、亂晾亂曬的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后來,王傳保挨家挨戶上門宣傳,做居民的思想工作。

      然而最麻煩的,還是物業費。

      “很長一段時間物業費收不到,村民覺得,我活了大半輩子也沒交過物業費,怎么自己搬家還要交錢呢?”說到這,王傳保也是哭笑不得,“這是觀念問題,很難一下子改變,我們把精力都放到工作上來,房子出了問題有人維修,垃圾每天有人清運,小區環境有人打掃,業主電話有求必應,慢慢大家就會知道物業是做了事情的,購買這部分服務是值得的。”

      “針對社區的日常管理,我們聘請專門的物業公司,能夠解決很多困難,但一些問題是長期的,需要我們一直努力。”劉正江說。

      和諧園小區只是一個縮影,截至目前,窯口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74戶3328人,其中通過居民遷建解決住房安全的共有219戶537人,全鎮規劃建設居民遷建點16處,2901戶遷建計劃全部落實。

      “保障住房安全,補齊民生短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孫良利說,“隨著遷建工程的深入,遷建人口的增加,會不斷有新問題產生,比如鎮內常住人口的急劇增加,是否會出現治安問題,鎮內現有的公共基礎設施是否能夠滿足需要,環境是否會遭到破壞,遷建村民是經過打亂后重新編入不同社區的,在管理上村委會和街道如何分工等等,這些問題已經出現端倪,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為了解決遷建老人的安置問題,窯口鎮正在規劃建設高標準的養老院,也在逐步更新公共基礎設施,每逢趕集和其他人口稠密時段,派出所都進行專項行動,規劃攤位和車輛區域,做好防范措施,社區居委會也加入進來,進行專門文明創建和環境整治活動。

      鏈接

      1469萬貧困農戶住上安全房

      為幫助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的住房安全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從2008年起開展了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先在貴州省試點,逐步擴大到全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危房改造的支持力度,累計安排1359億元補助資金、支持了1469萬貧困農戶改造危房,數千萬貧困農民告別了原來的破舊泥草房、土坯房、樹皮房等危房,住上了安全房、“保命房”。2016年以來幫助近30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解決了住房安全問題,助力脫貧攻堅。

      農村危房改造極大改善了農村困難群眾住房的安全性、功能性和住房條件。首先提升了農房抗震防災能力。通過農村危房改造,磚混結構農房占比提升,土坯、簡易砌體等結構的房屋比例大幅下降。農房功能得到提升。北方地區廣泛結合農村危房改造開展建筑節能示范,在解決住房安全的同時對墻體、屋面、門窗等圍護結構進行節能改造,顯著減少了貧困戶冬季采暖支出,提高了室溫和居住舒適度。

      同時,農村危房改造還拉動內需和農村就業。農村危房改造機械化程度低,需要雇用大量農村個體建筑工匠和小工,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崗就業提供了平臺,拓寬了農民工就業渠道。據測算,農村危房改造累計拉動直接投資超萬億元,創造了大量就業。同時,間接帶動了家具家電、裝修等投資和消費,促進建材、運輸等行業發展。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看,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進展順利,大幅改善了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條件,深受基層干部和群眾歡迎。據最新抽樣調查顯示,農戶滿意度達97%。

      下一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積極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力爭2019年基本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2020年掃尾。另一方面,將把農村危房改造中好的經驗推廣到指導農房建設中,逐步提高農房質量安全水平,改善節能、衛生等居住功能和建筑風貌,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樂活HOT

      • 2021年福建舉辦紅色電影展映活動近63萬場
        2021年福建舉辦紅色電影展映活動

        記者20日獲悉,為發揮好紅色電影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21年我省舉辦紅色電影展映活動近63萬場,觀影人數近1300萬人次。來自全省各

      • 浙江遂昌教育提質行動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浙江遂昌教育提質行動推進教育高

        近日,遂昌育才高級中學學生李何其榮獲第38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金牌,并保送北大。近年來,遂昌大力實施教育提質行動,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

      • 2021年黑龍江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9.6%達1995億元
        2021年黑龍江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

        據哈爾濱海關統計,2021年,我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99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下同)增長29 6%,比2019年增長6 9%,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增速8 2

      • 2021年遼寧大連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2021年遼寧大連持續推進農村環境

        2021年,大連市生態環境部門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116個省級美麗宜居村污水和水源地規范化整治任務,完成15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 遼寧大連持續深入推進環評審批制度改革
        遼寧大連持續深入推進環評審批制

        2021年,大連市深入推進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實施網上辦十項舉措和容缺受理即來即辦秒批秒辦全程網辦,實現即來即辦事項達到40%以上、全程網

      • 青島上線運行全國首個公交鑰匙智能管控系統
        青島上線運行全國首個公交鑰匙智

        駕駛員于惠你好,請發9時15分2路線,請取33號車鑰匙。青島公交2路線駕駛員于惠完成面部識別后,面前的智能鑰匙柜自動開啟,于惠按照語音提

      • 國際公共藝術論壇系列活動在青島舉行
        國際公共藝術論壇系列活動在青島

        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暨國際公共藝術論壇系列活動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作為國際公共藝術領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國際公共藝術獎(IAP

      • 2021年青島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14.9%達23.76萬噸
        2021年青島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同

        青島機場集團透露,2021年,青島機場共完成貨郵吞吐量23 76萬噸,同比增長14 9%。其中,國際貨郵吞吐量為9 63萬噸,在國外疫情形勢嚴峻的情

      • 濰坊商務局去年支持小微企業出口額17.1億美元
        濰坊商務局去年支持小微企業出口

        2021年以來,濰坊市商務局助力外貿企業穩定發展,會同中國信保濰坊營業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簡化業務程序,將2200余家小微外貿企業納入省

      • 山東兩市第三類醫療器械企業UDI實施率達100% 完成170762條信息上傳
        山東兩市第三類醫療器械企業UDI

        近日,記者從省藥監局區域檢查第四分局獲悉,2021年,威海、煙臺兩市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UDI實施率達到100%,35家企業170762條產品信息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