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快播:從源頭筑牢個人信息保護網
      發布時間:2022-09-12 07:35:44 文章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法治時評□馬樹娟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人民法院依法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相關工作情況,同時發布十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其


      (資料圖片)

      □ 法治時評

      □ 馬樹娟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人民法院依法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相關工作情況,同時發布十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其關聯犯罪典型案例。

      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新型網絡犯罪持續高發多發。從司法實踐來看,個人信息泄露是電信網絡詐騙屢屢得逞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冒充領導、快遞物流等詐騙案件中,由于不法分子能夠精準鎖定詐騙對象,成功率往往很高,造成的危害也較為嚴重。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講,非法獲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催化劑和助推器。

      在最高法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中,有的不法分子之所以能詐騙成功,就在于其購買了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冒充熟人騙取了被害人的信任。而不法分子之所以能獲取大量個人信息,則與一些行業“內鬼”利用工作之便牟取非法利益密切相關。這些從業者本應肩負起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使命,但卻將個人信息當作牟取私利的工具,結果導致被害人被騙走巨款。

      為進一步保護個人信息,去年8月,我國出臺了個人信息保護法,對個人信息處理活動進行了全面規范。剛剛通過的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也明確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要建立個人信息被用于電信網絡詐騙的防范機制,特別是對物流信息、貸款信息、交易信息、婚介信息等要重點保護;公安機關在辦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時要“一案雙查”,對犯罪所利用的個人信息的來源進行查證溯源,并依法追究相關人員和單位責任。這些都為懲治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防治電信網絡詐騙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法律依據。

      個人信息保護直接關系到百姓切身利益。一方面,有關部門要依法嚴懲各類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充分發揮典型案例教育警示預防作用;另一方面,企業在開展業務過程中,也要提升員工法治意識,依法規范收集、使用、處理個人信息。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從源頭筑牢個人信息保護網,從而讓老百姓遠離詐騙侵擾。

      樂活HOT

      娛樂LOVE